3月20至22日,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1年會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舉行,本屆論壇主題為“邁上現代化新征程的中國”。20日,北京大學博雅講席教授、北大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圍繞“鄉村振興的潛力”發言。他表示,討論鄉村振興的潛力不能單單從鄉村著眼,而應該從整個國民經濟著眼。對于鄉村振興的需求,國民經濟還有哪些沒能予以滿足?抓住這個滿足需求的過程,就能把“三農”問題解決得更好。
以下為演講內容:
經過多年的努力,我國的農民、農業、農村的情況都有了很大改善和提高。但是對照全面現代化的要求,“三農”還是一個比較薄弱的短板。農業的現代化程度還比較低,務農勞動力的收入比同期其他行業的收入還要低,有不少地方的鄉村才剛剛進入小康的門檻。所以鄉村振興還是一個非常重的任務。今天我想著重談一下鄉村振興到底有多大的潛力,這些潛力是怎么分布的。
討論鄉村振興的潛力我認為很重要,因為我們不僅要看到鄉村振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還要來問一問它到底有沒有潛力,潛力在什么地方,從而針對潛力的發揮,去除體制、機制、觀念上的障礙,把潛力發揮出來。
在我看來,討論鄉村振興的潛力不能單單從鄉村著眼,而應該從整個國民經濟著眼。首先看國民經濟對鄉村、對農業、對農民還有哪些潛在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這個需求是發展鄉村、振興鄉村最重要的一個機會。抓住這個滿足需求的過程,就能把“三農”的問題解決得更好。
以前,一談到國民經濟就是高速工業化、城市化,大量的要素都從鄉村抽到了城市,這是過去幾十年國民經濟發展的一個顯著的特征。尤其是農村年輕的、生機勃勃的、受教育程度較高的勞動力大量離開農村,這當然也給鄉村振興帶來了一些挑戰和問題。但是通過最近幾年的觀察,我們看到高速城市化和工業化也對鄉村、對“三農”提出了一些新的、沒有得到滿足的要求。
我認為第一個大要求,應當引起足夠的重視。隨著國民收入的提高,整個國民經濟對農產品,特別是對較高質量的農產品,需求非常旺盛。中國人的消費開支,GDP大概一半左右是消費,消費當中一個最大比重的開支就是食品。食品的供應在目前的技術條件下,無論如何一定涉農,一定跟農民土地連在一起,不管這個“農”是不是劃到了城市的行政范圍,它還是農,應該由農業、農民來滿足這個需求。
我們都說房地產很厲害,一年房地產銷售額有十幾萬億,可是一年中國食品的消費也是十幾萬億。房子蓋完可以有幾十年的生命周期,一年十幾萬億的食品,吃完第二年又有十幾萬億的需求。
目前從進出口看,很多國內的食品需求是高度依賴遠程和國際貿易的。國際貿易在未來還會是我們農業滿足食品需要的一個重要來源。但從近期變化看,市場對高品質農產品和對新鮮要求越來越高,而新鮮跟距離有一定的關系。尤其是去年新冠疫情帶來很大的挑戰,病毒很多是在冰凍產品、冰凍食品上發現的。過去幾十年形成的超長遠程冷凍儲存食品的供應模式,有可能要發生變化,要轉到更靠近生產和消費,更容易保鮮的地方,這樣做的碳排放的壓力也更低,所以這個需求是非常重要的?,F在中國已經有600多個城市,這600多個城市都是600個巨大的食品消費市場,所以靠近城市的這些農業、農村、農民有很大的潛力需要發揮。
現在問題是農業在城市經濟中占比太小,不足以引起注意。雖然它非??拷M中心,有很好的商業設施和物流基礎,也有大量的科研力量。但是在城市經濟的決策過程中,農業的占比太輕,沒能引起足夠的重視。這是一個潛在的需求,我認為今后這方面會發展得比較好。
第二,城市居民在假期喜歡到鄉村去休閑度假?,F在很多景點人氣很旺,但有些靠近鄉村的地方,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不夠完善,影響整體的觀感和出行體驗。
第三,新技術也可以在農業、農村建設當中找到應用場景。不要認為農業是個傳統行業,高科技在農業實際上也有用武之地。去年以來,我陸續訪問了一些高科技的農業公司,受到很大啟發。我認為科技在農業里的應用,可以為農民增加收入。
此外,就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而言,不能僅僅就鄉村來看鄉村,而是要從鄉村和城市的相互關系中來看。內生動力的含義是能通過給別的部門、別的板塊提供優質產品和優質服務來獲得富裕,獲得自己建設的資本。而鄉村振興內生動力的關鍵,在于如何界定內生的“內”。
如果僅從村莊看內外,當然可以認為村莊里頭還有很多動力,但是我們的眼界應該放得更寬一點,這樣才會覺得動力更足。其實國民經濟都是互相聯系的,每個部分、每個分支是要通過滿足別人的要求來武裝自己、富裕自己。城市和鄉村都是一致的,城市是要給別人服務,農村也是要別人服務。過去農村之所以發展不充分,主要是在為別人提供服務過程中,農村占比較低,提供的產品數量不夠多,質量不夠高。從這個角度來看,要加強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僅靠從高收入的地方轉移資源過去,也是不夠的。
責任編輯:經濟研究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