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德軍牧場是貴南軍馬場、貴南牧場和貴南草業(yè)開發(fā)有限責任公司的前身。因1933年建場時,場區(qū)屬貴德縣管轄,故名貴德軍牧場。
以戰(zhàn)求生 護場起義
貴德軍牧場能夠較完整的回到人民手中,是起義人員英勇搏斗的結果。
時間回到上世紀四十年代末解放前夕。人民解放軍進行了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zhàn)役,國民黨精銳部隊喪失殆盡。西北戰(zhàn)場上,第一野戰(zhàn)軍也以摧枯拉朽之勢橫掃胡宗南和馬步芳殘部,青海解放在即。在這種大勢下,馬匪幫仍妄圖在青海做垂死掙扎。
1949年9月5日,場里接到茶納童老先生的雞毛信,信上說有馬匪散兵營長率百余人住在莊內,聲稱要攻打貴德軍牧場,望早作準備。時任場長張逢旭受共產黨影響,決心護場起義。當即召集各隊負責人研究對策,大家一致認為:只能以戰(zhàn)求生,拼搏為上。場長張逢旭在場部坐鎮(zhèn)指揮。
為了自身和牧場生存,大家同仇敵愾,士氣高昂。連夜在場部背后高地挖掩體,在交通要道埋設伏兵。9月6日,場里集合起了騎訓隊,從馬隊調來五個班、從各牧場調來兩個班,并派出流動哨。傍晚,得知馬匪散兵已駐可可里莊(現(xiàn)過茫三隊),當即增派兩個班進行警戒。9月7日,參戰(zhàn)人員全部進入陣地,組織20余人守衛(wèi)場部,家屬一部分疏散至格王莊(現(xiàn)過茫大壩附近),其余集中在場部。上午9時許,可可里莊老鄉(xiāng)楊占林來場說:“散兵營長要牧場送馬200匹,否則,開打后殺個雞犬不留?!睆埛晷窕卮穑骸安粌H給馬,而且給每人發(fā)10元錢和路條,但要放下武器回家?!睏钫剂只厍f后,散兵從可可里莊東北溝里直上場部二層高地,在4挺機槍掩護下,一大群亂哄哄向我方撲來。在距我方700公尺時,我方用排槍快放,敵方停止前進,開始對射。隨后,敵人在機槍掩護下抱頭鼠竄,作鳥獸散。戰(zhàn)斗勝利結束。
青海省軍管會副主任張國聲和貴德縣委書記李熙波都稱贊護場人員“保護國家財產有功”,還未解放就打走馬匪殘部,是起義的隊伍。9月22日,貴德縣委書記李熙波代表省軍管會接收了該場。
攻堅克難 頑強生存
貴德軍牧場地處邊遠高寒牧區(qū),當時,各級政權剛剛建立,青海牧區(qū)匪患不斷,魯倉分場一次就被搶去馬180余匹。后來,土匪公然控制軍牧場周圍高地,見人就開槍,以致運輸中斷,一度糧缺料盡。出門挑水都有危險,更無法放牧。全部馬匹關在圈里,又無飼草料補充,疾病增加,死亡量劇增,有時一日死亡馬匹達30匹之多,慘不忍睹。
1950年4月1日,西北軍區(qū)后勤軍牧部接收貴德軍牧場,當時面臨著嚴峻的斗爭形勢:一是內部人員復雜,經(jīng)常發(fā)生攜械潛逃事件;二是外部土匪猖獗,搶劫馬匹,射擊放牧人員;三是交通極為不便,場區(qū)至西寧沒有正規(guī)道路,各種生產生活物資極度匱乏。西寧至貴德100多公里,乘馬需3天。貴德至過馬營50余公里,乘馬又需1天。過馬營至魯倉60余公里,乘馬還需1天。所有生產、生活物資,均靠牦牛從西寧或貴德沿便道馱運。
但是,沒有英勇的人民解放軍克服不了的困難、攻克不了的難關。當時,軍牧部確定了“對內整頓,對外團結”的方針。整頓措施是:合并牧群,騰出人員加強自衛(wèi)和發(fā)展農業(yè)。土匪不來就擋馬,土匪來了就打仗。團結措施是:場里領導經(jīng)常研究場群關系,主動向貴德、同德(當時貴南縣未建政)縣委匯報工作。按照方針,牧場自力更生,卓有成效。牧場大力發(fā)展農業(yè),增編了農事股,當年播種650畝,收糧128000斤,馬料基本自給;加強學習,建立了匯報制度;治好了困擾已久的馬匹疾病;派出了巡回醫(yī)療組給藏胞治病。不幸的是,戰(zhàn)士李生福在追擊土匪途中英勇犧牲。
1951年,馬連仲匪特企圖攻打、瓦解莫曲溝分場,導致部分人員動搖。該分場領導對內加強思想教育,提高干部戰(zhàn)士防匪防特的警惕性,對外配合貴德縣公安局,最終粉碎了匪特組織;1952年春,魯倉分場一放牧員親戚借探親之名,給尖扎一個反革命組織傳遞情報,準備里應外合消滅魯倉分場,我方做好了應變準備,但尖扎反動武裝沒有按時到達,劫場未成;1952年4月,西北軍區(qū)和青海省委收到情報:說貴德軍牧場以場長盧一田為首的“反共騎兵團”已經(jīng)暴動,馬匹、財產被劫,場里干部王秉哲、邵叔度被斃……隨即,西北軍區(qū)后勤軍牧部部長楊忠林、省公安廳政治部主任黃太興等人迅速率領部隊,準備進場戰(zhàn)斗。行至貴德時,他們與王秉哲、邵叔度相遇,感到十分詫異,故決定:只帶騎兵排進場,其余部隊暫住貴德。經(jīng)過一個月的甄別,5月25日逮捕了盧一田、杜河清等10人。后據(jù)黃太興說:除盧一田系軍統(tǒng)特務、杜河清因貪污判刑外,其余皆被釋放,回鄉(xiāng)務農。由此可見,軍牧場當時面臨的斗爭形勢是何等復雜、嚴峻。
浴火重生 無私奉獻
就是在如此艱苦危險的斗爭環(huán)境下,根據(jù)上級指示:軍牧場從1950年10月至1952年1月,共制作牛肉干130000余斤,縫制皮大衣2800余件,采購各種皮張60000張,牛羊油100000余斤,銅類50000余斤,用于支援抗美援朝,為保家衛(wèi)國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1953年,貴南縣建政。因為軍牧場場區(qū)大部分劃在貴南縣界內,故改為貴南軍馬場。軍馬場在龍哇臺和茶納的3400多畝耕地全部交給貴南縣,用以發(fā)展生產, 609匹馬分給當?shù)剞r牧民發(fā)展生產。
貴德軍牧場在護場起義及其后的幾年時間里,經(jīng)歷了嚴峻考驗。在黨和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全場干部戰(zhàn)士的艱辛努力下,共輸出軍馬563匹,民馬1500匹,產糧油250多萬斤,盈利33000元,有力支援了國防和地方建設。軍馬場起死回生,全面復原,生產步入正軌。我們?yōu)槟沁B綿的雪山、無垠的草原、奔騰的駿馬而陶醉,更為軍馬場牧馬人“以場為家,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精神所感動。這些軍馬人在異常艱苦的環(huán)境里,爬冰臥雪、餐風飲露,默默無聞、吃苦耐勞、堅韌不拔,獻出了青春、獻出了生命。軍馬場精神永存!
文字編校:殷甦雪
責任編輯:發(fā)展規(guī)劃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