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清晨,關中平原終于迎來了人們渴盼的艷陽天。陽光一掃前兩天陰雨天氣的沉悶,金黃的小麥田里,水汽不斷蒸騰。上午10時,張家口農墾集團有限公司農機團隊負責人昝靜東測試小麥中的水分:“含水量終于降下來了,開始收割!”
7臺330馬力的大型收割機緩緩展開,割幅長達7.7米。收割機發出陣陣轟鳴,在陜西省農墾集團朝邑農場、沙苑農場的小麥田中奔走收獲。收割機所過之處,粉碎后的秸稈揚起,均勻地撒落到田間,將為下一季玉米種植起到保水的作用。
“三夏”有多緊張?時間要精確到小時、到分鐘!收獲小麥、播種玉米,都要在幾天內完成。夜晚的露水會提高小麥中的水分,若遇到雨天,浸濕的秸稈會讓收割機無法工作,小麥籽粒若不及時烘干,容易發生霉變。僅沙苑農場就集中了80多臺收割機,大家鉚足了勁,搶抓寶貴的“黃金期”。
在一眾農機中,張家口農墾的收割機堪稱“大塊頭”——它馬力大、割幅寬,每臺每天能收割500畝左右,糧食損失率低。與之相比,在附近地塊作業的收割機大多為200多馬力,割幅為5.4米,每天作業面積在340畝左右。
“大塊頭”的駕駛體驗怎么樣?記者爬上一輛收割機,農機手穆利輝一手握著方向盤,一手把著操縱桿,隨著收割機前進,地里的小麥稈被輕松切斷,在下方的割臺間翻飛。駕駛室封閉性良好,外面的塵土進不來,空調驅散了外界的炎熱。車上安裝了減震裝置,收割機行進中,記者感到十分平穩。
“我們每天早晨八點開始工作,直到晚上十點才收工?!摹拿恳环昼姸己軐氋F,只要小麥水分達標,收割機就不能停。”穆利輝說,“如果小麥能夠隨時以較低成本進入烘干塔烘干,我們恨不得讓收割機一天24小時不間斷地工作?!?
這支農機社會化服務團隊里,包括穆利輝在內的8名農機手均來自黑龍江省,擁有十多年甚至二十多年大型農機駕駛經驗。一同前來的還有實習生鄭卓越,他即將從河北省科技工程學校畢業,是張家口農墾通過校企合作著力培養的新一代農機手。他們走南闖北,為爭分奪秒的夏收貢獻一份農墾力量。
“上周我們在河南黃泛區農場作業,2000多畝小麥僅用一天半就收獲完畢。一聽這邊有活兒,立馬就把收割機拉過來了。我們還有2臺收割機在安徽農墾潘家湖農場作業,結束后要趕往蚌埠市服務一名種糧大戶,再奔赴江蘇農墾東辛農場。”昝靜東告訴記者,收割機從河南運到陜西一路暢行,走的是為農機專門開設的通道,相關手續從簡,高速公路全程免費,僅這一項,每臺收割機就節省了2000多元的費用。
先進的農機裝備,使得張家口農墾的社會化服務隊伍在浩浩蕩蕩的農機大軍中十分醒目。張家口農墾擁有大型農機裝備200余臺(套),資產總額3.4億元,服務范圍可覆蓋耕、整、播、防、收農業生產全過程。為落實農業農村部培育區域農機社會化服務中心的部署安排,深入實施“農墾社會化服務+地方”行動,去年9月,全國農墾首家農機應急服務中心在河北農墾張家口集團成立。中心在正常農業生產時開展代耕代種代收,在應急救災時提供搶收搶種、抗旱排澇等農機社會化服務,有效助力了地方提高糧油等主要作物單產水平、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今年,張家口農墾已與安徽、寧夏、河南等地農墾和呼倫貝爾農墾集團建立墾墾合作關系,并與中化現代農業有限公司和河北省供銷社開展合作,推動農機社會化服務跨區、跨省聯動聯合。
責任編輯:事業發展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