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片在线观看免费观看高清电影,国产尤物精品视频,久久er热在这里只有精品66,CAOPORN免费视频国产

當前位置:   政策與改革 > 理論探討

國資報告——以提高國企核心競爭力為支撐 進一步增強國有經濟核心功能

時間:2023-09-25 作者:劉青山 來源:《國資報告》雜志 點擊次數:40274

2023年6月,中辦國辦聯合印發《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方案(2023—2025年)》,標志著繼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之后的新一輪改革正式啟動。本輪改革強調提高國有企業核心競爭力和增強核心功能,積極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切實發揮國有企業在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的科技創新、產業控制、安全支撐作用。

以增強核心功能為目標,更加突出功能性改革任務,是新一輪國企改革的最大亮點,也是最大難點。以提高核心競爭力為目標,新一輪國企改革同步部署了制度性改革任務。

提高核心競爭力是國有企業成為世界一流企業的根本之道。核心競爭力是企業區別于其他競爭者的關鍵要素,也是企業能夠在市場中占據一席之地的核心原因。在不同的時代,學界和企業界對于核心競爭力的具體內涵有著紛繁的解讀。對于新時代的國有企業而言,核心競爭力更集中地體現在持續創新能力和價值創造能力方面。進一步來說,要緊緊扭住科技、效率、人才、品牌四個要素。其中,科技創新是根本,需要提前布局久久為功,往往功成不在我;效率提升是關鍵,市場無情但是講理,無非同臺競技捷足者先;人才隊伍是保障,創新發展一切靠人實現,改革管理都為激發人的活力;品牌建設是支撐,可以為內功修煉有成疊加高附加值,充分展示企業軟實力。

在新一輪國企改革中,提高核心競爭力需要進一步推進市場化重組,加強央企之間、央企與地方國企之間、企業成員單位之間、國企與民企之間資源優化配置。比如,中國物流集團明晰功能使命,明確主責主業。在17家直管公司間推進41項具體重組整合事項,持續推動優勢資源向優勢企業、優勢業務集中。需要推動中國特色國有企業現代公司治理和市場化經營機制制度化長效化,建設富有活力的現代新國企。比如,中國化學工程通過考核在促進收入能高能低、干部能上能下的同時,實施二三級企業層級能升能降。提高核心競爭力,要始終以世界一流企業為目標。市場本無國界,內外都要競爭。真正的世界一流企業,未必規模龐大,但一定有獨門絕技,不可或缺。做大更要做專,才能在競爭中持續勝出。

增強核心功能是國有企業擔負新使命新任務的必然要求。國有企業服務國家產業戰略并非我國特例,而是世界各國的普遍情況。美、英、法等國的國有企業除了分布在郵政、電力、運輸等公用和基礎部門外,在金融和戰略性新興產業中也有布局。當今世界進入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國有企業必須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更好履行戰略安全、產業引領、國計民生、公共服務等功能,實現經濟屬性、政治屬性和社會屬性的有機統一。中央企業尤其要當好經濟增長的頂梁柱、科技創新的國家隊、產業發展的領頭羊、市場失靈的穩定器、維護安全的壓艙石、共同富裕的支撐者。

增強核心功能,需要進一步優化國有經濟布局,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更好發揮產業控制作用。比如,中國建材堅持兩端發力,一方面積極做好數字化、綠色化、高端化三篇文章,加快推進基礎建材產業轉型升級;一方面加快布局價值創造的新領域新賽道。需要進一步完善國有企業科技創新機制,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更好發揮科技創新作用。比如,中國電氣裝備重組兩年來,把體制機制改革作為科技創新的重要支撐,把創新能力提升作為衡量機制改革的重要標準,連續取得一系列重大科技創新成果。需要進一步強化國有企業重點領域保障,支撐國家戰略安全,更好發揮安全支撐作用。比如,糧食大省河南陸續組建種業集團、農投集團、儲備糧集團,切實扛穩糧食安全責任,努力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種業集團。

在實踐中,提高核心競爭力是增強企業核心功能的有力支撐,增強核心功能對企業持續提高核心競爭力起到引領作用。兩者之間,既有明顯區別又有緊密聯系。

核心競爭力強不強,市場說了算。每一家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不盡相同,但往往可以概括普遍性規律,抽離出可量化可操作的評價體系。核心功能強不強,國家說了算。國家對國有企業的核心功能有整體性要求,但具體到每一家企業都有明顯差異,考核時要做到“一企一策”。

提高核心競爭力也好,增強核心功能也好,都對國資監管效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著眼個性,提高差異化、個性化、精準化監管水平,又要注重全局,增強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監管效果。新一輪改革中,國務院國資委將堅持授權與監管相結合,放活與管好相統一,深化分類改革,推動分類考核與企業功能使命更加精準適應,國資監管與公司治理更好銜接,國資監管更加健全更廣覆蓋,以管資本為主的國資監管體制更加完善,進一步調整優化監管政策、監管方式、監管手段,推動國資央企真正成為堪當時代重任的大國重器、強國基石。

(本文為《國資報告》雜志2023年9月刊卷首語 作者:劉青山)


責任編輯:經濟研究處

本網為非營利性網站,轉載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來電、來函與我們聯系。
?
主辦單位:中國農墾經濟發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東三環南路96號農豐大廈 郵編:100122
京ICP備11035685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472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