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十二屆“廣東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中,廣墾橡膠集團柬埔寨春豐公司副總經理甘學德赫然在列。扎根海外十多年,甘學德始終不忘“為國種膠”初心,克服種種困難,將家搬進基地、掌握語言、熟悉文化,用付出書寫豪情,用行動詮釋壯志,譜寫了時代最美的青春篇章。
直面挑戰 扎根海外
2011年,甘學德剛參加工作的第二年,便被派往馬來西亞廣墾橡膠(婆聯)公司工作,與普通人印象中光鮮亮麗的海外工作不同,甘學德所面臨的駐外工作充滿了普通人無法想象的艱辛和困苦。
由于廣墾橡膠集團海外種植基地都在當地的原始森林里面,離市區很遠。剛進駐基地的那段時間,由于交通不便、水源不夠,公司食堂的食材不新鮮,菜也經常洗不干凈,經常能吃到沙石、青蟲、甚至頭發。面對這樣的飯菜,很多員工難以下咽。每次看到他們遲遲不愿動筷的時候,甘學德便以身作則,每一餐都會吃完碗里的飯菜,為此被同事們戲稱為“清盤俠”。為了盡快與當地員工打成一片,甘學德利用空閑時間學習了高棉語、馬來語、英語等,光筆記本就記了好幾本,基本上能與當地員工和客戶進行日常生活和商務溝通。憑著直面挑戰的勇氣和堅忍不拔的毅力,甘學德與同事在馬來西亞一起種下4萬多畝膠林。該項目被當地政府評為最高等級A+級。
二次請戰 舉家留柬
2013年,廣墾橡膠急需在柬埔寨配備種苗培育專業人員,得知情況的甘學德作出一個重要決定:主動放棄繼續留在馬來西亞獲得豐厚獎金回報的機會,調往柬埔寨春豐公司,開創種苗培育基地。
當時隨甘學德一起前往柬埔寨的,還有他剛剛大學畢業的女朋友、現在的妻子徐娟。“還記得剛到項目基地,看到塵土滾滾的土路,路旁破舊的民房,有那么一瞬間我驚呆了。但嘗盡了分離之苦,這些苦又算得了什么呢?”徐娟表示。2016年,徐娟短暫回國生產后,又帶著8個月大的孩子回到柬埔寨。而甘學德夫婦,則是廣墾柬埔寨項目中方員工在柬工作時間最久的。
2016年,柬埔寨遭遇了90年不遇的大旱,種植基地附近河道斷流,用水十分緊張。為了挽救上百萬株橡膠種苗,那段時間,甘學德和同事頂著40多攝氏度的高溫,帶著干糧,深入人跡罕至的原始森林,去尋找可利用的水源。他們一邊拿著棍子和長刀,邊敲邊前行,不時能看到各種毒蛇和到處亂竄的不知名小野獸。他們身上不斷被樹葉劃傷,鞋子不斷被竹刺刺穿。最終,他們找到了水源,最大程度保證了種苗存活,減少了國有資產損失。
既是技術能手 又是經營行家
作為一線管理者,甘學德始終沖鋒在前,處理各項生產上的疑難問題。創新采用省時省力省錢的塑膠涵管快捷安裝的涵橋建設模式、提出砧木苗“移栽+補苗”成活結算模式、成功找出影響芽接成活的五大關鍵要點并加以優化改進,大大提高了芽接成活率、改進增殖苗種植模式和截桿方法,成功攻關高水位泡水死苗問題、采取選擇性撫管和控價提效等多重措施,節約撫管成本40余萬美元……一個個生產技術上的攻關,讓柬埔寨春豐公司的種苗出圃規模從最初的10萬株提升到目前的100萬株,規模擴大了10倍,成活率也提高了10%,被柬埔寨農業部門視為當地農業發展的樣板。
雖然在生產技術方面取得長足進步,但甘學德并沒有就此止步,他深知要開拓海外市場僅有生產專業技術遠遠不夠。天膠價格低迷,公司橡膠種苗銷售面臨非常困難的局面。甘學德排除萬難,帶領公司團隊跑遍柬埔寨各省,努力尋求購苗客戶,尋找一切銷售商機,最終完成了銷售種苗任務,及時回收周轉資金,降低了經營風險。
除了日常經營工作,甘學德作為柬埔寨春豐公司黨支部書記,在當地還號召創辦“膠林學校”,為當地的孩子帶來知識的啟蒙;積極推進“人才本土化”,解決了當地近千人的就業,為促進“一帶一路”建設進行了積極探索。
2018年1月,因對國家橡膠產業發展作出的貢獻,甘學德被人社部和農業農村部評為“全國農業先進工作者”。
2019年7月,在廣東省委召開的“七一”表彰暨主題教育先進事跡報告會上,甘學德作為全省7位先進典型之一,在會場上作了題為“‘一帶一路’橡膠情”的報告,講述了自己肩負“為國種膠”重任,在異國他鄉戰天斗地的10年經歷,感動了在場的觀眾。
海外工作的這些年,甘學德見證了“一帶一路”建設中的國際友誼和廣闊前景。他深刻地感受到,盡管國籍、文化、語言不同,只要將心比心,互相尊重,互相學習,共商共建共享,各國人民就能夠心意相通,形成合力,通向美好未來。
責任編輯:經濟貿易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