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片在线观看免费观看高清电影,国产尤物精品视频,久久er热在这里只有精品66,CAOPORN免费视频国产

“我的農場·我的故事”八十四:三代人眼中的農場變遷

時間:2023-11-07 作者:曹體康 來源: 點擊次數(shù):18897

2021年是湖北省潛江市運糧湖農場建場60周年。60年的發(fā)展歷程和豐碩成果,凝結著幾代農墾人的智慧和汗水。正是有了他們一代代的努力,才建設出了如今幸福美好的運糧湖綠色家園。

一代拓荒者:肩挑手抬建家園

李國安老人是友愛辦事處機務隊退休職工,當年從山東省東明縣到湖北省人民大垸農場墾荒,后輾轉到十里鋪農場,于1961年來到運糧湖農場,從此扎根于此,一待就是60年。“我剛來運糧湖時,就是一名拖拉機手。”80歲的李國安回憶起當年奮斗的崢嶸歲月,非常感慨。當時這里是一片荒湖,他開著“東方紅”拖拉機,在1人多高的蘆葦叢里穿梭開荒。

基礎條件差、生活環(huán)境惡劣是上世紀60年代運糧湖農場的真實寫照。為了改變貧窮落后的面貌,運糧湖人邁出了大開發(fā)、大建設的步伐。

“當時機械很少,工程主要都是靠人工”,李國安說,荒湖排干水后,有厚30-40厘米的蒿渣腐殖層,腐殖層下又有1米左右的淤泥。為防止下陷,人們將蒿草捆成捆,鋪在淤泥上,站在上面甚至是趴在上面作業(yè)。大家排成隊,用盆子、水桶盛著腐殖層和淤泥接力向外傳,十分艱難地開出一條條排水溝。

積水排出后,地表干了,但下面殘留的腐殖層、淤泥卻難以干透,拖拉機經常陷車。各分場均組建了三四十人的拉車隊,專門去拉困在泥中的拖拉機。李國安和機務人員將自制的木鏈軌板安在鏈軌上,增加鏈軌寬度和地面受力面積。經過艱苦不懈的努力,一塊塊荒地被開墾出來。

就這樣,到了1966年,全場累計墾荒43000余畝,開墾了可墾面積的90%以上。直到七十年代初,墾荒任務才基本結束。

今天的運糧湖農場,有總干渠、運糧河、新干渠三大水系,九條支溝、若干條南北溝,相鄰支溝間隔1000米,相鄰南北溝間隔500米,均平行排列,呈“井”字型分布。“田成方、林成網、路相通、渠相連、灌得上、排得出”的林田格局就是當時艱苦勞動打下的基礎。

李國安老人現(xiàn)在已光榮退休,他身體硬朗,平時喜歡看看報紙,與一幫老友在廣場上遛遛彎,在綠樹成蔭的休閑路上散步。“現(xiàn)在國家政策好,農場也越來越好,我們一家人平平安安,日子安逸又穩(wěn)定”,這就是老人眼中的幸福。

二代耕耘者:不斷探索謀發(fā)展

一代開拓、一代耕耘。上世紀80年代,王代明從父輩手中接過建設的大旗,成為了農場的第二批建設者。

當時的農場是國家商品糧基地之一,主要種植水稻。王代明承包了30畝地,起早貪黑地勞作,一年大部分時間都困在田里。水稻價格不穩(wěn)定,成本也不斷上漲,經濟效益不好。

90年代大家都種經濟作物,王代明也開始嘗試種棉花。種棉花最費人工,勞動強度大,除草、打藥、采棉,要忙到11月底才結束。后來,國家取消棉花臨時收儲政策,棉價回歸市場定價,紡織企業(yè)需求萎縮,棉價持續(xù)下跌,賣棉又成了大問題。何去何從?王代明倍感迷茫。

后來,潛江市的蝦稻產業(yè)在全國聲名鵲起,運糧湖人也積極響應市委、市政府號召,大力發(fā)展“蝦稻共作”,王代明成為了第一批受益者。2013年,他開始養(yǎng)蝦,隨后的兩年時間里,雖沒賺錢,但也未虧本。到了2016年,隨著種養(yǎng)殖經驗的積累和蝦-稻產業(yè)的紅火,經濟效益凸顯。“我現(xiàn)在承包蝦稻田70多畝,一年有30多萬的收入,這是過去想都不敢想的事。”王代明高興地說。

三代發(fā)展者:創(chuàng)新轉型繪藍圖

如果說第一代、第二代農場人是開拓者和建設者,那么第三代農場人則肩負著農場轉型發(fā)展的使命,嚴仲黎就是其中之一。

嚴仲黎是友愛辦事處軍河隊隊長,他不畏難、不怕苦,大膽摸索搞特種養(yǎng)殖,是隊里第一個掌握“蝦稻共作”技術的,繼而成為蝦稻種養(yǎng)大戶。在推廣小龍蝦育養(yǎng)分離技術的過程中,他又成功試驗了“蝦-鱉-稻”共作模式、“蝦-黑魚”復合養(yǎng)殖模式,并且一直保持高產出高收益。他不僅養(yǎng)殖技術過硬,還經常在隊里走東跑西,給農戶作義務指導,傳輸經驗。2017年,他被潛江市農廣校聘請為小龍蝦養(yǎng)殖培訓班“鄉(xiāng)土教師”。

站在新的起點,蝦-稻產業(yè)“走出去”是必由之路。嚴仲黎多次受邀到江西、江蘇、河南、陜西等省授課,推廣潛江龍蝦的生產標準、安全標準、技術標準,指導當?shù)匚r稻養(yǎng)殖,幫助更多群眾脫貧致富。

“我們這代人,是接力者也是傳播者,希望通過努力,把運糧湖農場建設得更加美好。”嚴仲黎說,他希望通過“走出去”宣傳,不斷擴大潛江龍蝦的影響力、號召力,為提升潛江龍蝦知名度和含金量多作貢獻。

歷經風云變遷和時代進步,運糧湖農場實現(xiàn)了前所未有的大突破、大跨越、大發(fā)展。如今全場“蝦稻共作”面積4.5萬畝,畝平收益保持在6000元以上,并且逐步形成了集生態(tài)養(yǎng)殖、冷鏈物流、精深加工于一體的小龍蝦全產業(yè)鏈,產值達10億元。

農場整體面貌、人居環(huán)境、鄉(xiāng)風文明不斷改善,“實力農場、特色農場、花園農場、和諧農場”建設成效顯著,近幾年先后被確定為“省級生態(tài)鄉(xiāng)鎮(zhèn)”“全省四好農村路示范鄉(xiāng)鎮(zhèn)”“國家衛(wèi)生鄉(xiāng)鎮(zhèn)”,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得到了切切實實的提高。

(作者單位:湖北省運糧湖農場)

責任編輯:農墾經濟研究會

本網為非營利性網站,轉載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來電、來函與我們聯(lián)系。
?
主辦單位:中國農墾經濟發(fā)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qū)東三環(huán)南路96號農豐大廈 郵編:100122
京ICP備11035685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4728號
   
  • <tt id="mbawc"><big id="mbawc"><input id="mbawc"></input></big></tt>
  • <samp id="mbawc"><rt id="mbawc"><input id="mbawc"></input></rt></samp>
    <fieldset id="mbawc"><table id="mbawc"><kbd id="mbawc"></kbd></table></fields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