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業淵,二級研究員,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熱帶作物品種資源研究所原所長、三亞崖州灣科技城“海南自由貿易港高層次人才”柔性B類人才、芒果現代農業行業科技項目首席專家、原國家熱帶植物種質資源庫主任,《中國熱帶農業》編委,主要從事熱帶作物種質資源研究工作。
2024年4月,《中國熱帶農業》采訪組對陳業淵編委進行了專訪。在這次對話中,他介紹了我國芒果科研體系從“無”到“有”再到逐步完善的發展歷程,針對芒果產業存在的品種結構優化緩慢、產業鏈條較短、產品附加值較低等問題剖析了原因,并為產業高質量發展把脈支招。
從事芒果科研的初心:一位科技工作者的家國情懷
《中國熱帶農業》:您大學專業是果樹栽培,一畢業就進入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以下簡稱“熱科院”)從事油棕研究,還被國家抽調外派到西非進行種植指導,回國后扎根海南30多年牽頭做熱帶果樹的育種工作,您也說過自己是“一輩子研究種子”,請問支撐您從事這項工作的初心和動力是什么?
陳業淵:我對“品種”最初的感性認識就是在1985年作為油棕專家組成員被選派援外時形成的。當時塞拉利昂種植的油棕是四、五十年代從馬來西亞引進的品種,樹體高大但是產量不高,這讓我覺得“品種”非常重要?;貒笪覐氖掠N工作,發現熱作產業中除了荔枝、龍眼等原產于我國的作物外,其他種質與品種基本都來源于國外:50年代我國開始種植天然橡膠時全部是引進外國的品種,80年代大規模開發熱作資源后規?;貜膰庖N,甚至我們當時的援外工作也是用別國的品種進行的。我們不能長期依賴從國外引種,需要有支撐熱作產業發展和服務國家外交事業的自主品種,這個想法就在我心里扎下了根。
另外一方面,我剛參加工作的時候,原來的(華南熱帶作物科學研究院)熱帶園藝研究所(現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熱帶作物品種資源研究所)幾乎沒有香蕉等熱帶果樹種質資源,也沒建設種質資源圃,基礎比較差。把熱帶果樹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的工作做好,是我們這個單位的責任與擔當所在;作為單位的一員,種質資源研究也一直是我的初心。
《中國熱帶農業》:20世紀末您牽頭建設熱科院果樹研究室,先是研究海南香蕉育種并制訂了種質資源標準,當時和產量最大的香蕉相比,芒果還是很“小眾”的產業,您是怎么關注到并開始研究芒果種質領域的,起步階段您遇到了哪些挑戰,您和您的團隊又是如何應對這些挑戰、實現科技攻關的?
陳業淵:國內香蕉研究起步較早,產業發展速度快,有一定基礎。20世紀末我剛工作時就參加了“948”項目(編者注:全稱為“引進國際先進農業科學科技計劃”,1994年8月經國務院批準實施),和團隊一起進行香蕉種質資源引進工作。在這個過程中,我了解到芒果是僅次于香蕉的世界第二大熱帶水果,在當時的熱區國家種植面積和產量都很大。這樣一個大的產業在國內才剛剛起步,種植面積比較小,但是芒果種植分布區域很廣,據我們當時的調查,能種植芒果的區域可跨7個省(自治區),國內發展芒果產業的潛力很大。另外,芒果在我國主要分布在干熱氣候特征明顯的區域,多數為少數民族聚居區、革命老區、邊遠山區,更需要科技支撐去改善農民的生活條件。所以我們向當時的農業部申報了芒果的“948”項目和行業科技項目并獲得了立項,我也很幸運地被選作牽頭人。
在芒果研究的起步階段挑戰很大,沒有研究基礎和研究團隊,保存的種質資源非常少,經費支持也是從“948”項目立項后才開始有的。我們的應對方法主要有三點。一是做專、做強小團隊的主業務。我們組建了芒果資源與育種課題組,開展國內種質資源的收集與周邊國家種質資源的引進工作,解決種質資源少的問題,為新品種選育打基礎。二是策劃跨領域的大項目。通過科技部的種質資源共享平臺、農業農村部農墾局的芒果種質圃項目等,整合了全國芒果科技與推廣力量,通過項目組建起了全鏈條協作團隊。三是進行面向產業需求的細分工。密切關注產業需求和科技前沿動態,細致分工、聯合攻關。全國芒果產區范圍內,芒果生產全鏈條的不同環節都有從事應用基礎與應用研究的科技人員相互交叉、通力協作。
芒果科研布局現狀:聯合協作攻關體系初步建立
《中國熱帶農業》:產業發展離不開科技支撐。一些芒果科研人員說您“做科研,從不盯著一城一地,而是放眼全國”。我國是否已經形成跨區域、跨學科、跨部門、覆蓋全產業鏈的芒果科技聯合協作攻關體系,它包括哪些層面?據我們了解,您的團隊為全國芒果科研人員搭建了科研共享平臺,請您談談科研平臺的謀劃初衷和運作機制,它對我國芒果全產業鏈發展發揮了哪些作用?
陳業淵:科技不是單純的技術,技術的產生來源于積累。芒果作為一個幾乎是“空白”起家的作物,在科研初始階段更需要有一個產前、產中、產后全鏈條的設計,任何一個單位、任何一個個人的人力物力都無法實現全鏈條覆蓋,必須分工協作、彼此尊重。因此,我們要謀劃構建跨區域、跨學科、跨部門、覆蓋全產業鏈的芒果科技聯合協作攻關體系,用以整合全國芒果科技與推廣力量、搭建全鏈條協作團隊。
攻關體系主要包括三個層面。一是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平臺。現在已經設立了熱帶植物種質資源庫、芒果種質資源圃、國家熱帶果樹品種改良中心等項目,將全國的熱帶作物種質資源進行收集保存、聯合攻關。二是技術創新人才培養平臺。以項目為依托,培養了涉及多個芒果種植省份、10多個單位的100多位芒果科研主力軍,他們現在大多都擔任著國家和省級產業技術體系的崗位科學家,研究方向涉及栽培、育種、植保、加工等。三是前沿基礎研究平臺。目前已經建成了農業農村部華南作物基因資源與種質創制重點實驗室、廣西芒果生物學重點實驗室等,針對產業需求和科技前沿的動態進行分工攻關。
通過這些工作,第一是改變了科技資源上分散、簡單重復的情況,實現了技術標準相對統一,有效共享了種質資源、科技信息等,全國全鏈條不同環節都有相應的課題組提供支撐;第二是在科研方面也取得了一些突破:30多年來,我們收集保存了1000多份種質資源,位居世界第2位,選育的品種支撐了產業兩次更新換代:第1次為“選”的品種(從外部引進的種質資源中篩選適合我國芒果產區種植的品種)替代本地品種,第2次為“育”的品種(自主選育品種)替代“選”的品種;中國芒果全鏈條的整體技術水平居世界先進水平,特別是在基因組和產期調節技術研究方面;全國芒果種植面積比上世紀90年代初增長了8倍,并且實現了鮮果周年供應。
《中國熱帶農業》:請您介紹一下我國芒果種質資源庫的建設和發展情況?目前我國自主培育的品種比例和推廣面積情況如何?您認為要進一步去發掘優秀芒果種質資源潛力、擴大種植面積的同時,今后芒果優質品種改良的主要方向在哪里?
陳業淵:我國現在已經建立起了較為完備的芒果種質資源保存利用體系,包括熱帶植物種質資源庫(芒果)、國家芒果種質資源圃、農業農村部及各省級芒果種質資源圃、國家熱帶果樹品種改良中心、各省級芒果創新基地,基本覆蓋了全國芒果的主要創新主體。
目前我國的芒果品種中40%~50%為自主選育品種,其推廣面積占全國芒果總種植面積的30%左右?,F在自主選育品種的一個主要問題是突破性、廣適性的品種偏少,只能作為主栽品種的一個補充。但從另外一方面講,新品種推廣也需要一定的時間,我們也要保持歷史耐心看待這個問題。
我認為目前育種的目標一個是選育具有特早熟和特晚熟性狀的品種,一個是在抗病、抗逆等抗性性狀上能有所突破的品種,還有就是注重品質特征性狀的篩選,在我看來主要為香氣品質。
產業困境破局方向:全鏈條協同發展能力仍需加強
《中國熱帶農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發展特色產業是實現鄉村振興的一條重要途徑,要著力做好‘土特產’文章,以產業振興促進鄉村全面振興”。經過幾代科研人員的共同努力,我國目前已是世界上第二大芒果生產國,種植優勢區域基本形成,芒果實現了周年供應。但是產業仍存在品種結構優化緩慢、產業鏈條較短、產品附加值較低、品牌效應整體不強等問題,為什么會出現這種問題,您認為破解之道在哪里?
陳業淵:芒果產業的快速發展是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一個縮影,但是我們也要認識到,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相比、與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相比,芒果產業還有不小的差距。
一是區域差異化、產期錯季化品種的培育難度大。不同產區、不同省域間的芒果品種雷同,培育能突破生態條件限制的品種難,相同產區的芒果集中上市情況嚴重,影響了地頭價格和果農種植管理的積極性,表現為品種結構優化緩慢,這是最大的問題。舉個例子來講,現在的一些品種可以到11—12月收獲,但這并不是某個品種的特性而導致的,而是通過使用生長調節劑這些技術手段達成的。1—3月自然成熟的特早熟品種、11—12月自然成熟的特晚熟品種現在還沒有。
二是產品和生態雙安全的產期調節技術有待突破。目前的產期調節技術在海南早熟芒果和攀枝花晚熟芒果中使用較多。像廣西芒果種植面積有150萬畝(編者注:農業農村部農墾局2023年統計數據),大部分都是中熟品種,在6月底到8月集中上市,這段時間芒果難賣、價格不高。如果要避免集中上市,一方面是有突破性品種,另一方面就需要使用產期調節技術。開發綠色、安全、高效的產期調節技術是當前需要解決的問題。
三是種植芒果利潤減少。市場鮮果價格天花板限制和成本價格地板提高的雙重壓力導致芒果種植利潤空間被壓縮。芒果產業在百色和攀枝花的脫貧攻堅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中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是當地的主導產業,但現在我國有芒果近600萬畝,下一步必須要走提高芒果品質的高質量發展路徑。
四是采后保鮮處理、冷藏設施建設與使用的成本高。在我國目前芒果種植以小農戶為主的前提條件下,延長產業鏈條的首要條件是降低采后保鮮和冷藏設施建設與使用的成本。在現在的芒果產業集群建設中已經出現了全程冷鏈加工示范中心、全程冷鏈的規模化應用等項目,正在逐步將產業鏈條“接”起來,但采后保鮮設施與技術的應用程度要靠市場調節,產品單價高、對質量要求高,那么前端的種植者自然會更加注重采后處理。
五是加工原料收購價與鮮果價相比沒有優勢。我國現在芒果主要是鮮果銷售,市場價格高,加工原料的價格低、畝產值低,農民種植意愿低,導致加工原料無法保證,限制了加工鏈的延伸。除了靠市場調節外,還要培育加工專用型芒果品種,以降低平均生產成本。
針對這些問題,我想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去培育芒果產業發展的新質生產力。一是合理規劃采后保鮮處理和冷藏設施設備建設區位,扶持合作社或已經建立起聯農帶農機制的企業解決小農戶采后保鮮問題。二是進行低成本原料基地建設攻關,依托國內市場補充進口芒果加工原料,建設綜合加工廠。三是對產業發展進行再認識,協調產期布局,對于產期集中的區域合理控制種植規模。四是加快機械化、智能化設施設備的應用,探索丘陵山地適宜的芒果機械化種植發展路徑。五是加快培育自主當家品種,進行產期調節技術的技術升級與產品升級。
《中國熱帶農業》:國家鄉村振興局等單位組建了產業顧問組來強化產業科技賦能,您是第一批顧問組的專家成員,參與調研并對接指導了很多地區的科技服務工作,從您日常指導芒果產業生產實踐的經驗來看,目前科技在對接產業需求上還亟需進行哪方面的探索?
陳業淵:一是跨領域的專家比較少。在實踐中我發現,大部分育種科技人員在推廣品種過程中不懂栽培技術,這就導致新品種很難推廣開來。建議在配備顧問組成員時從全產業鏈的角度考慮,吸收涉及育種、栽培和植保及采后處理等各個環節的專家,實現鏈條化的服務。
二是技術成果在生產上的應用效果有偏差,適用性有待改進。從客觀的角度來講,我國不同芒果產區氣候、生態條件不同,不同品種的配套栽培措施不同,在生產上需要滿足特定的要求。從主觀上來說,在現有的評價體系下,科研人員考慮更多的是申請經費、職稱評審、單位考核,成果多為應用基礎類研究,應用技術研究和熟化較少,如何分類評價科技人員、如何樹立聯系生產實踐的導向很關鍵。
三是栽培技術與設施設備配套差。二者研究的主體不同,農機設施設備的研發主體主要是企業,而農藝技術的研發主體是科研人員。比如說水肥一體化系統,目前的設備基本都是通用的,那么芒果到底需要多粗的管道、多大的噴頭呢?這個需求還沒有很好地銜接,農藝技術研發人員沒有從頭介入農機設備的研發過程。
四是目前的技術培訓理論偏多,操作技能培訓少。目前承擔技術培訓任務的多為科研人員,實際操作能力較弱,導致了理論培訓多。實際上,我國已經建立了較為完備的三級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如何建立起科技人員和技術推廣人員的合作機制和評價機制是當前一個亟需解決的問題。
(采訪組成員:黃輝、成德波、馬晨雨、魏娜;撰文:馬晨雨)
責任編輯:刊物編輯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