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的大雪為建邊農場鋪上了一層厚厚的地毯,白樺樹也裹上了銀裝。11月9日,農場大豆集散地技術人員王珍寶拎著一串鑰匙,頂著大雪來到單位,按順序先后打開屋內放置著遷樣機、測重儀等儀器的大門,一一檢查設備運轉情況。
“這個集散地存放著來自周邊村鎮3000多噸的糧食,所以糧食安全尤為重要,我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檢查設備運轉情況,讓村民把心放到肚子里。”王珍寶告訴記者,今天,他要接待一位老朋友。應約而來的是多寶山鎮先富村種植大戶宋艷召和農場第二管理區黨支部書記崔云杰。眼下秋糧烘干剛結束,他們一起過來看看糧食情況。
“這是嫩江市以北最大的糧食烘干塔,日烘干能力可達一千噸。”崔云杰指著矗立在集散地中心的兩座高聳烘干塔自豪地說,通過傳送帶連接烘干塔的“黑色大圓筒”是糧倉,烘干后的糧食會在這里降溫緩存,待含水量、溫度等指標達標后,再送進倉儲庫房,靜待一個好價格。
雖然集散地的名字叫大豆集散地,但是在這里“安家”的可不僅僅有大豆,宋艷召家的1100多噸玉米就存在這里。
圖為崔云杰和種植戶檢查庫中代儲玉米水分情況。 北大荒融媒體記者 沈哲 攝
“以前糧食都在地里自然晾干,時間緩慢影響秋整地進程不說,還會造成損耗。今年這一建成,我立馬和農場聯系,把玉米存了進來,等后續市場價格回溫,每斤能多賣0.01~0.02元。”
建邊農場集散地不僅為周邊種植戶搭建了一個代烘、代儲的平臺,還提供了一個學習科學種田的渠道。“我們都知道這兒,以前種地靠經驗、靠天吃飯,后來有了大豆集散地,我們村黨支部書記讓大家和北大荒學怎么種地,什么時間打藥、施肥,農場非常耐心地解答問題。”種植戶鄭秋蘭一邊將曬場上自家的糧食裝袋入庫一邊高興地說。
“我們借助集散地這個平臺優勢,已經與大治村、霍龍門林場、聯興鄉開展墾地合作4000余畝,輻射帶動周邊縣市3000余畝,真正實現讓種植戶種得好、收得好,還要賣得好。”崔云杰說。
建邊農場大豆集散地地處嫩江腹地,周邊毗鄰6個鄉鎮、3個林場、3個農場,總占地面積7.33萬平方米,可存放5萬噸糧食。截至目前,一期項目的兩座500噸烘干塔、1.68萬平方米曬場和1座儲量為1000噸的千糧囤建設已經完成,基本具備了糧食集散和運營能力。二期計劃明年開工,項目建成后每年可實現糧食集散10萬噸。
近年來,建邊農場以國家大豆振興計劃為契機,按照北大荒集團“三庫一中心”戰略要求,依托九三大豆產業優勢和品牌優勢,打造以建邊為中心的區域大豆集散地,開展糧食收儲及提供農業技術、農機跨區作業、土地托管、訂單種植等農業社會化服務,進一步擴大糧源掌控能力、議價能力、營銷能力和歸集能力,實現集倉儲、流通和營銷模式于一體,提升糧食市場話語權,以“小切口”助力糧食集團化運營,示范引領周邊鄉村振興發展,力爭把大豆集散地建設成為一項繁榮墾地經濟的民心工程,為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當好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作出更大貢獻。
(作者:李艷麗 郭利坤 北大荒融媒體記者 孫園園 沈哲 孫京浩)
責任編輯:刊物編輯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