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的橡膠園中,一束光芒劃破眼前的黑暗。一位“95后”青年手握膠刀,以樹為紙,以膠為墨,書寫著新時代農墾人的傳奇。他就是來自廣東農墾紅五月農場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紅五月農場”)的割膠工康德浩。
近日,在2024年全國行業職業技能競賽第六屆全國農業行業職業技能大賽橡膠割膠工技能競賽決賽中,康德浩一舉奪冠,成為全國“割膠狀元”。
從都市回歸鄉村,從敲鍵盤到拿膠刀,從計算機技術人員到橡膠林割膠能手,康德浩用汗水和智慧實現了跨界蛻變,不僅為自己贏得了榮譽,更為陽江乃至廣東農墾創造了參加全國橡膠割膠工技能競賽以來的最好成績。
選擇
從深圳辭職回紅五月農場就業
“你怎么會想做割膠工?”剛入職時,身邊時常有朋友問康德浩這個問題。了解康德浩,要從他腳下走過的路開始。
今年29歲的康德浩,一家三代都是農墾人。
“記得小時候,農場有很多人,大家都住在宿舍里,十分熱鬧。一個隊有十幾個小孩,經常串門玩耍。”康德浩回憶道,宿舍周圍還有小菜畦,家家戶戶都會種些蔬菜自給自足。農場附近還有一所紅五月學校,他和小伙伴便在此讀書學習,度過了快樂的童年時光。
橡膠算是他自小就非常熟悉的“老朋友”。兒時,康德浩和小伙伴穿梭于橡膠林捉迷藏、拾膠籽,也會跟著父母到橡膠林工作。看著家里人日復一日重復著枯燥無味的農場工作,康德浩心里萌生了別樣的想法——逃離這樣的生活,去大城市發展。
大學時,康德浩學習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畢業后便在深圳從事ERP實施工程師工作。一年又一年,都市的快節奏生活讓康浩德壓力倍增,深感身心疲憊。尤其是成家后,他常年與家人分隔兩地,需要來回奔波。考慮至此,他毅然放棄深圳的工作,回到了家鄉。
“當時,恰逢紅五月農場在招人,這里又是自己熟悉的地方,不如試一試吧,就從基層做起!”就這樣,他機緣巧合下回到了農場工作,拿起了祖輩、父輩手中的膠刀,重新踏上了他們走過的道路。
去年7月,康德浩正式入職紅五月農場,被安排到農場第二作業區24隊工作。一直漂泊不定的心,在回到農場的那一刻,他感覺踏實了。“在家工作能夠很好地照顧到家庭,而且農場的生活狀態也比大城市輕松,沒有太大的壓力。”康德浩很滿意這樣的工作。
初來乍到,戴著眼鏡的康德浩文質彬彬,一身書香氣,與農墾工人的形象完全不一樣。“割膠是門技術活,且工作強度大,還要晝夜顛倒作息。這樣的年輕人能吃得了苦,勝任這份工作嗎?”24隊隊長陳茂輝不禁發出了疑問。
挑戰
勤學苦練成長為割膠技術能手
凌晨時分,正是人們熟睡的時候。而此時也是橡膠樹產膠、排膠的最佳時間。
康德浩整理好割膠工具,跨上摩托車便鉆進了橡膠林里。頭燈一打,眼前瞬間明亮了起來。他手握膠刀,熟練地在橡膠樹上劃出一條流暢的割線,乳白色的膠乳隨即汩汩而出。完成一棵后,他迅速走向下一棵,重復同樣的動作。
四周靜謐無聲,唯有蟲鳴聲和頭頂偶爾傳來的鳥叫聲與他為伴。在割膠的過程中,他會聽歌哼曲解解悶。有時候,對面山上也會亮起一盞頭燈,那是他的同事。“大家就會‘遠程’聊聊天,打發一下時間,說說當日天氣如何、下班后吃什么。”
這是康德浩正式成為割膠工的日常工作。在此之前,他看過割膠,但從來沒拿過膠刀。“看似簡單,實則很難。輕了,割面太淺流不出橡膠;重了,割面太深傷害膠樹。”起初,康德浩很發愁,手里的刀老是不聽使喚,割膠的效果也總是不盡如人意,甚至還不時傷到手。
“一個秘訣,練!”康德浩深知,苦練基本功,才是硬道理。他反復在練習場的樹樁上練習,同樣的動作每天重復成百上千次,練習用的樹樁換了一根又一根,掉下的木屑壘成一座小山。
“光埋頭練習也不行,還要融入思考,摸索適合自己的割膠技術。”為此,康德浩認真學習理論知識,時常向有經驗的割膠工請教、“偷師”,模仿前輩的下收刀動作,學習割膠高手的技巧,并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虛心學、苦練技、勤琢磨,康德浩很快掌握了割膠技術要領,短短幾個月便達到了一等水平。
“割膠需要手、腳、眼、身的配合。抓刀要穩、接刀要準、行刀要輕、割得要快,深度、割面、切片都要均勻。”采訪當天,康德浩一邊向記者演示割膠的標準動作,一邊總結道。只見他專注凝神,半蹲馬步繞樹而行,短短20秒就完成了一株橡膠樹的割膠工作,在樹身留下一道割線,創面摸上去平滑整齊,割下來的樹皮厚2毫米。
“學習能力強,悟性高”“機靈醒目,吃苦耐勞”……在相處的過程中,同事們對這位年輕人有了新的認識,由衷豎起了大拇指。
期望
傳授精湛技藝推動產業發展
“愣了10分鐘都沒緩過神來。”得知獲獎的消息后,康德浩感到很意外。作為一個入行僅一年多、首次參加全國競賽的選手,康德浩自認為資歷尚淺,不敢奢望過高的榮譽。
“賽場上高手如云,我也是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只希望能取得一個好名次,為之后提升技能和繼續參賽積累經驗。”康德浩坦言。在獲獎的前五名中,他是唯一一位廣東代表,其余4位來自云南和海南。
在此之前,割膠技術得到肯定的康德浩被紅五月農場選派參加陽江農墾第十二屆割膠工技能比賽,并取得優異成績。隨后,他又代表陽江農墾出征2024年廣東農墾橡膠割膠工職業技能競賽,獲得傳統膠刀組的第四名。
“橡膠樹是珍貴的資源,技術的好壞直接影響橡膠園的產量。”康德浩深知,每一滴膠乳背后所承載的重量——那不僅僅是橡膠園的產量,更是眾多家庭生計的依托,是國家橡膠事業的未來。每一刀下去,都是對技藝的考驗,對責任的擔當。康德浩只想著,在這個平凡的崗位上,用心把這門技術練好,用情把橡膠林守好。
憑借著出色的割膠技藝,康德浩被聘為作業區的管理人員,但他并沒有因此而停下腳步。“割技還沒到達瓶頸期,還有繼續提升的空間。”康德浩笑道,還要繼續提升技術,割好膠,多產膠。他還希望,通過行動把這門手藝傳授給更多人,大家一起推動橡膠產業的發展。
作為新時代青年,康德浩不僅有著精湛的技藝,更有著敏銳的洞察力和前瞻性的思維。他深刻認識到,機械化、智能化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工作中,他也會積極關注新技術,思考和探索如何降低工人勞動強度,提高工作效率。
獲獎后,“廣東農墾”官方微信公眾號發表評論說,廣東農墾因膠而生、因膠而興,為國植膠的初心和使命銘刻在每一個廣墾人的心中,康德浩作為新時代年輕割膠工代表,具備成為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人才的巨大潛能。
“期待有一天,割膠工人不用拿刀上山,也不用晚出早歸地勞作。”康德浩對未來充滿憧憬與信心。在傳承中堅守,在創新中突破,他正用自己的行動,為傳統的橡膠產業注入一股青春活力。
責任編輯:天然橡膠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