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片在线观看免费观看高清电影,国产尤物精品视频,久久er热在这里只有精品66,CAOPORN免费视频国产

當前位置:   新聞動態 > 工作動態

陳錫文:農墾要在農業強國建設中勇擔使命

時間:2024-05-08 作者:陳錫文 來源:《中國農墾》2024年第5期 點擊次數:26446

農墾有著悠久的歷史,也做出過巨大的貢獻,是我國農業經濟的重要力量和重要組成部分。進入新時代,面臨新的國內國際環境,農墾系統要按照中央要求,不斷適應新形勢新要求推進農墾改革發展,努力把農墾建設成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的國家隊、中國特色新型農業現代化的示范區、農業對外合作的排頭兵、安邊固疆的穩定器,在農業強國建設中勇擔使命、做出新的貢獻。

一、確保國家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農墾要承擔起“國之大者”的重任

國家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是“國之大者”。對于我們這個擁有14億多人口的國家來說,解決好吃飯問題不僅是“萬民之命”,也是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農墾作為農業國家隊,要在解決好吃飯問題上努力發揮作用,擔當重任。

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黨的二十大提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我們要深刻理解中央決策部署的重大現實意義,并從中體會農墾的責任之重。從國內來看,就是要更好解決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在農業農村領域,“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表現為城鄉發展不平衡和農村發展不充分。著力解決社會主要矛盾,就必須解決好農業強起來的問題。“民以食為天”,人民群眾懷有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飲食安全、營養、健康的需求越來越高,要把解決好糧食安全和食物保障問題上升到為新時代解決好社會主要矛盾做貢獻的高度。從國際來看,就是要積極應對來自外部環境的挑戰。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國際環境日趨復雜,我們面臨著許多可預料、不可預料的矛盾和風險。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底線思維和極限思維,準備經受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的重大考驗”。面對中國崛起,美國等國家竭盡全力采取各種手段進行遏制打壓。我們必須保持危機感,夯實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等物質基礎,增添在任何風浪面前穩坐釣魚臺的底氣,防止在關鍵時刻被“一劍封喉”。

為解決好吃飯問題,我國付出了長期艱苦的努力,以占世界9%的耕地、不到7%的淡水資源養育了占世界約18%的人口。新中國成立之前,國內糧食產量最高紀錄是1936年的3000億斤。1937年之后,連續10多年的戰爭對農業生產力造成破壞。到1949年,我國糧食產量只有2260億斤。后來通過實行土地改革和一系列強農惠農政策,農業得到迅速恢復,糧食產量也不斷增長。到1978年,我國的糧食產量達到6095億斤。2023年是改革開放45周年,我國糧食產量達到13908億斤,比1978年增長了128.2%。實現了從解放前的4億多人吃不飽,到現在14億人吃得好。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針對新形勢提出了“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的糧食安全觀。從結構上看,我國糧食產量中約20%是小麥,30%是稻谷,40%是玉米,10%是雜糧薯類和大豆。小麥和稻谷這兩大口糧品種合計約占我國糧食產量的50%,而實際上真正用作口糧的糧食不超過我國糧食產量的36%,可以說我國做到了“口糧絕對安全”。

但僅做到“口糧絕對安全”還不足以高枕無憂,我國糧食安全還面臨著總量不足、結構性矛盾突出的嚴峻形勢,即“糧足矣,食不夠”。我國的飼料糧、食用植物油、食糖都存在很大缺口,平均每年需要進口糧食(含大豆)約1.5億噸,肉類和奶類也需要大量進口。受資源約束,我國14億多人口的需求無法完全做到自給自足,產品適度進口是緩解我國資源壓力的必然要求。但依賴國際市場應該有度,否則將面臨較大風險。目前,我國部分農產品就存在對國際市場依賴度過高的情況,食糖對國際市場的依賴度超過1/3,食用植物油對國際市場的依賴度高達70%左右。近年來,中央提出加力擴種大豆油料,就是為了提高食用植物油自給率,降低對外依賴度。

端牢中國飯碗,不用看別人臉色吃飯,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基本要求。縱觀全球農業強國,美國、加拿大、俄羅斯、法國、德國等國家的糧食自給率都在100%以上,谷物能夠完全自給并且具有出口能力,可以稱作是沒有軟肋的國家。以色列、荷蘭等國家雖然谷物自給率不高,但其農業現代化水平很高,利用自身有限的資源生產畜產品、鮮花、蔬菜等高價值農產品,再到國際市場上換回谷物。再者,這些國家人口有限,他們靠國際市場解決吃飯問題所面臨的風險,與我們這個14億多人口的國家不可同日而語。

習近平總書記要求,“確保糧食安全的弦要始終繃得很緊很緊”。我們在糧食問題上要保持危機感和緊迫感。目前,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將全面實施,這是對全國農業提出的要求,也是對農墾提出的要求。農墾擁有1.06億畝耕地,如果把農墾看作一個區域單位,農墾的耕地面積在全國能排到前6位,其分量舉足輕重。農墾要看到自己的地位作用,在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中主動擔當作為,為國家糧食安全作出新的貢獻。

考慮到資源有限性,耕地面積難以再增加,保障糧食安全要從提高單產和樹立大食物觀兩個方面著手。一是努力提高糧食單產水平。目前,我國各大農作物的單產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和發達國家相比還有較大差距。去年,我國玉米畝均產量為435.5公斤,僅相當于美國玉米畝均產量的60%左右,大豆畝均產量為132公斤,僅相當于巴西的60%多,我國糧食單產提升還有很大的空間。當前,農業農村部正在實施農墾糧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和“農墾社會化服務+地方”行動。農墾要立足國家隊、排頭兵定位,大面積提升單產,走在前列。二是踐行“大食物觀”。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果樹苗木盡量上山上坡,蔬菜園藝更多靠設施農業和工廠化種植”。要拓寬視野,“下水上山”,全方位多途徑開發食物資源,這對于解決我國食物保障問題非常重要。

農墾除了種糧食外,還是重要的棉花、甘蔗、天然橡膠生產加工基地。天然橡膠是國防工業不可缺少的戰略物資,雖然當前天然橡膠種植效益低迷,但農墾應當心懷大局意識和國家意識,堅持種好膠,避免被“卡脖子”。農墾要把“國之大者”重任扛在肩上,通過提高單產來保證谷物絕對量的持續增長,通過合理調整結構來彌補實際供求的短板,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作出積極貢獻。

二、加快農業現代化發展步伐,農墾要勇于承擔國家隊和排頭兵的使命

建設農業強國,基本要求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建設的農業強國、實現的農業現代化,既有國外一般現代化農業強國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他將農業強國的中國特色概括為五個方面:一是依靠自己力量端牢飯碗,二是依托雙層經營體制發展農業,三是發展生態低碳農業,四是賡續農耕文明,五是扎實推進共同富裕。農墾要從這五個方面發力,體現出國家隊和排頭兵的作用,在全國樹立起基礎設施強、科技含量高、經營效益好、生產發展綠色化的現代農業標桿。

農業現代化要立足于基本國情。中國農業和世界發達國家的農業相比,既有很大差距又存在本質區別。農業經濟學把全球農業大體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傳統國家農業,一種是新大陸國家農業。亞洲、中東、歐洲部分地區的農業屬于傳統國家農業。這類國家歷史悠久,最鮮明的特點是人多地少。新大陸國家農業主要指南北美洲、大洋洲的農業。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以后,歐洲人大量移民,以血淋淋的方式驅趕土著居民,形成了新大陸國家農業規模大、人少地多的特點。談及農業現代化,很多人馬上想到南北美洲、大洋洲,但其發展之路充滿血腥,不能盲目去學。農業現代化各有各的道路,我國的農業現代化只能基于自己“人均一畝三分地,戶均不過十畝田”的基本情況。

農業現代化還要考慮到農業生產的特點。一是地不能移動,要提高土地的效率就只能改善農業基礎設施、加強農田水利建設、進行土壤改良等。二是農業生產過程具有連續性,從種到收,每個環節都會影響到最終產量。三是農業的生產時間同勞動時間不一致,大田作物的生長時期農業勞動力有不少剩余時間,利用好了可以創造財富、增加收入。農業現代化要從農業的特點出發,不能盲目照搬非農產業的辦法。

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是現代農業的方向,但近幾年我們發現,土地經營權流轉遇到了瓶頸,流轉面積達到5.5億畝后,近3-4年基本沒再增長。究其原因,一是外部經濟形勢變化,使有些農民覺得土地經營權在自己手里更加牢靠;二是地租越來越高,超過了經營者可接受的范圍。而與此同時,農業社會化服務蓬勃發展,包括托管、代耕等各環節服務在內的農業社會化服務覆蓋面積達到約20億畝次,其覆蓋范圍已經遠遠超過了土地流轉的面積。農業社會化服務的主體不需要支付高昂的地租就能實現規模經營,農戶不需要花高價購置農機就可以享受到現代農業機械裝備服務。大型農機裝備只有與一定的土地經營規模相匹配才能有效發揮其作業效能,因此,農業社會化服務的對象并不局限于小農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適度規模經營的主體同樣需要農業社會化服務。農業農村部有關調查也顯示,相較于增加流轉耕種面積擴大經營規模的方式,通過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提高服務的規模化水平,效果更為顯著。

農墾當好國家隊,一方面是自身要強,另一方面要示范帶動地方。農墾在農業規模經營和農業機械使用方面具備豐富經驗,發展社會化服務具有深厚根基,要把農墾的優良品種、先進農業技術裝備轉化為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既服務農墾自身發展,又輻射帶動地方發展。

如果有條件,我國農業還要走出國門創造新的輝煌。農業“走出去”不是只有大面積租購土地這一條路,ABCD四大糧商的經驗值得借鑒。一是在大糧源、大糧倉附近投資建設糧食倉儲、物流設施,讓當地農民敢于放手種地。二是適時為農民提供農業生產資料的賒銷服務,收獲后再以產品抵消,從而實現對糧源的掌控。我國每年進口1.5億噸糧食,基本都是向四大糧商收購的,也就是說,我們為了進口糧食間接養活了、養肥了四大糧商。農墾是我國農業對外合作的排頭兵,要勇于闖出新路、作出典范,帶動創造新的“走出去”發展模式。

三、推進工農城鄉協調發展,農墾要積極提高墾區生產生活水平

墾區民生建設是農墾改革發展的重要內容。多年來,各地農墾積極推進城鎮化建設。例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承擔著保衛邊防和民族團結的重任,實行“師市合一”體制,兵團城鎮化進程加快推進。黑龍江墾區從十幾年前就開始推進墾區城鎮化建設,撤銷連隊,撤并作業站和居民點,人們集中在場部周圍居住,農場場部儼然成為小城鎮,人們的居住條件、生活環境、基本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得到很大改善。

推進墾區城鎮化建設有著重要意義,既是為了改善當下農墾人的生活條件,又關系到未來墾區人民群眾的生存發展。農墾人在墾區安家立業,人口逐步繁衍、增長,但同時,農業用人越來越少是大勢所趨,墾區人民群眾的就業和收入就成為需要關注的問題。一方面,農墾要主動融入社會,地方政府要幫助解決涉及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的相關問題;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農墾要自己想辦法,具備工業化、城鎮化條件的要就地工業化、城鎮化,把產業鏈延伸到工業、商業,更多地吸納勞動力轉移就業。要把墾區工業化、城鎮化放到相當重要的位置上,這也是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的一個重要方面。

在很多墾區,農墾基本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方面的改革還沒有徹底完成,應該繼續推進。這些年,農墾的情況發生了變化,隨著有國有農場職工身份的這批人逐步退休,后來的從業人員大多采取合同制。但農墾人的家在這里,孩子在這里,他們的社會保障、教育醫療怎么解決?這就涉及到農場辦社會的問題。具體問題應該具體分析,有的農場離縣城不遠,設施齊全,交給地方管理沒有問題。但對新疆、黑龍江、云南、廣東、海南的一些遠離城鎮的農場來說,如果農場不辦社會,地方政府的供給就得跟上。可有的地方政府自身財力也不足,也就無法有效解決農場的養老、教育、醫療問題。要多下功夫研究這些具體問題,有效解決農墾人的基本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問題。

四、大力弘揚創業創新精神,農墾要創造新輝煌

農墾是一支有著光榮傳統的重要隊伍。早期的農墾人是從部隊轉業過來的,他們奔赴渺無人煙的亙古荒原開發建設農場,他們的偉大貢獻和開拓創新、奉獻精神值得永遠牢記。第一代農墾人是開拓精神極強的一代,在亙古荒原上開墾出優質的良田。我們中間這一代把農墾守住了,沒讓它荒蕪廢棄。進入新時代,新一代農墾人一定要做創新的一代,努力讓農墾煥發青春、再度輝煌。更重要的是,農墾要把排頭兵的作用發揮好,把國家賦予的示范帶動農業農村現代化的使命完成好,示范周邊,融入地方。同時,要大力弘揚農墾精神,讓農墾精神成為農墾人自我錘煉的不竭動力,成為全體農民和農業工作者在農業現代化進程中的精神示范。

(本文系《中國農墾》編輯部根據第十三屆全國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原副組長兼辦公室主任陳錫文在2024年中國農墾經濟研究會年會上所作的主旨報告整理。標題為編者所加。文字整理:王盼盼)

責任編輯:刊物編輯處

本網為非營利性網站,轉載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來電、來函與我們聯系。
?
主辦單位:中國農墾經濟發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東三環南路96號農豐大廈 郵編:100122
京ICP備11035685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4728號
   
  • <tt id="mbawc"><big id="mbawc"><input id="mbawc"></input></big></tt>
  • <samp id="mbawc"><rt id="mbawc"><input id="mbawc"></input></rt></samp>
    <fieldset id="mbawc"><table id="mbawc"><kbd id="mbawc"></kbd></table></fields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