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片在线观看免费观看高清电影,国产尤物精品视频,久久er热在这里只有精品66,CAOPORN免费视频国产

當前位置:   政策與改革 > 形勢分析

“十三五時期”我國農墾經濟運行分析評價

時間:2020-04-21 作者:李紅梅 趙霞 馬宏陽 來源: 點擊次數:18567

摘要:在“十三五”這一發展的新時期,伴隨著農墾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發展,黨和國家對農墾經濟發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利用《中國農墾統計年鑒》中數據對“十三五”時期農墾經濟運行狀況進行了分析評價,結果表明“十三五時期”農墾經濟表現出經濟規模快速增長、產業結構逐漸改善和經濟效益穩中有進的特征,但也存在投資效益系數較低、產業結構與地區結構不合理的問題。據此,本文提出了繼續深化改革、增加科研投入、推進產業融合與區域協調發展四點建議。
關鍵詞:“十三五時期”,農墾經濟,經濟評價

農墾是我國農業農村經濟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李紅梅等,2012),作為我國國有經濟的骨干,在經濟發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也是推進我國農業現代化的關鍵力量。伴隨著農墾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推進,“十二五時期”農墾經濟蓬勃發展,二三產業生產規模屢創新高,產業貢獻率不斷增強,而2015年的《關于進一步推進農墾改革發展的意見》中對農墾經濟改革與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為檢驗農墾改革發展的成果,并對新時期的產業經濟運行狀況做出評價,本文利用《中國農墾統計年鑒》(2016-2017)中的相關數據對我國“十三五”時期的農墾經濟運行情況進行分析。

一、“十三五”時期農墾經濟規模情況

(一)經濟規模再創新高,第三產業異軍突起

“十三五”期間,農墾經濟規模突破7000億元大關,當前總產值[ 本文中產值均以增加值計算]為7913.62億元。其中,第一產業產值為1907.51億元,占比24.1%;第二產業產值為3570.30億元,占比45.1%;第三產業產值為2435.81億元,占比30.80%。三大產業產值較“十二五”時期均顯著上漲,且第三產業產值占比突破30%,并呈現逐漸上漲的趨勢,其產業經濟貢獻率也首次突破第二產業,為48.41%,居三大產業之首,已成為拉動農墾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

(二)經濟增速有所放緩,但仍快于全國水平

與“十二五”期末相比,當前農墾總體經濟增長率為7.44%。具體來看,一產經濟增長率為5.92%,高出全國同期水平2.02個百分點;二產經濟增長率為6.93%,低于“十二五時期”16.98%的年均增速,但高出全國同期水平0.83個百分點;三產經濟增長率為9.44%,低于“十二五時期”的16.98%,但高出全國同期水平1.44個百分點。

(三)工業行業經濟規模縮水,服務業行業經濟規模擴張

當前農墾經濟中有5713家工業企業,較“十二五”期末減少了13.48%,固定資產總值為3363.61億元,較“十二五”期末減少了16.07%,企業規模與資產規模雙縮水。而建筑業企業為4010家,較“十二五”期末減少了6.11%,固定資產總值為232.22億元,較“十二五”期末減少了28.25%,2017年全年施工面積為17370萬平方米,較“十二五”期末下降8.62%,建筑業遭遇寒冬。
在服務業方面,雖然交通運輸業企業較“十二五”期末有所減少,為33682家,但固定資產總值卻增加了29.91%,行業規模集中度增強。其他服務業行業增長較快,與“十二五期末”相比,批發零售業企業增加了32.68%,固定資產總值增長了29.35%,行業規模擴張速度較快;餐飲業企業數量增加了23.12%,固定資產規模增長了12.49%;其他服務業企業數量規模增加了7.94%,但資產規模大幅增長了92.10%,為316.02億元,行業經濟蓬勃發展。

(四)固定資產規模實現突破,二三產業吸引投資能力較強

“十三五”期間農墾經濟中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突破5000億元大關,高達5231.08億元,增長率為22.20%,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的7.00%。其中,一產固定資產投資額為516.47億元,較“十二五”期末有所減少,但變動幅度不大,但占比降低了1.14個百分點,僅為9.87%;二產固定資產投資額為2571.55億元,較“十二五”期末增長了11.83%;三產固定資產投資額為2143.06億元,增長幅度較大,為13.22%,且占比逐漸提高,為40.97%,較“十二五”期末增長了0.97個百分點。

二、“十三五”時期農墾經濟結構情況

(一)產業經濟結構有所改善,但仍存在結構性問題

與“十二五”期末相比,當前農墾經濟中一二產業經濟比重逐漸下降,第三產業經濟比重逐年增加。其中,一產經濟比重由2015年的25.62%下降至24.10%;二產經濟比重由2015年的45.38%下降至45.12%;而三產經濟比重則首次突破30%,為30.78%,表明第三產業在農墾經濟中越來越占有重要地位,也反映出農墾經濟在向產業融合逐漸發展。但與全國經濟結構相比,農墾經濟中第一產業經濟比重高出16.18個百分點,第三產業經濟比重低出20.85個百分點,表明“十三五”期間農墾經濟結構雖然有所改善,但仍存在結構性問題,第三產業雖然發展速度較快,但質量與水平仍有待提升,而第一產業經濟比重過高,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農墾經濟的進一步增長。

(二)地區經濟結構不平衡,二三產業經濟由中部向東西部轉移

當前農墾經濟在地區結構上表現出“東西高中間低”的不平衡特征。在墾區經濟產值占比上,西部地區產值比重為36.52%,東部地區為33.49%,而中部地區僅為17.83%,顯著低于東西部地區。在二三產業經濟發展上,相比“十二五”期末,中部地區經濟占比出現了明顯下降,二三產業經濟向東西部地區轉移。當前東部地區二產經濟比重由23.13%增加至29.74%,西部地區保持在39%左右,而中部地區則由37.47%下降至30.31%。第三產業經濟也表現出此種特征,當前東部地區三產經濟占比由25.30%大幅上升至43.45%,西部地區小幅增加了1.79個百分點,而中部地區則由33.98%下降至14.36%,二三產業經濟呈現萎縮態勢。

三、“十三五”時期農墾經濟效益情況

(一)勞動生產率高于全國水平,第三產業水平有待提升

當前農墾經濟總體勞動生產率為11.61萬元/人,較全國同期水平10.65萬元/人高出9.00%。具體來看,一產勞動生產率為6.12萬元/人,遠高于全國同期水平的3.13萬元/人,表明“十三五”時期農墾在農業現代化改革發展中成效顯著,已成為我國現代農業的示范區。二產勞動生產率為20.99萬元/人,高出全國同期水平15.33萬元/人36.92%,產業經濟運行效率良好。三產勞動生產率為12.22萬元/人,略低于全國同期水平的12.25萬元/人,有待進一步提升,也從側面反映出農墾經濟中第三產業仍為薄弱環節,雖然增長速度較快,但經濟質量具有上升空間。

(二)投資效益出現下滑,第一產業具有競爭優勢

2017年農墾經濟總體的投資效益系數為1.51,較2016年下降了12.21%,表明農墾經濟利用固定資產投資創造經濟價值的效益有所下滑。但與同期的全國平均水平相比,農墾經濟的投資效益系數仍然具有優勢。其中,一產投資效益系數為3.69,高出全國平均水平29.47%,具有較強的競爭優勢;二產投資效益系數為1.39,較全國平均水平低2.11%,表明農墾經濟中第二產業競爭力相對較弱,對資產的利用率較低;第三產業投資效益系數為1.14,高出全國平均水平1.79%,資產擴張與經濟增長相對穩定。

(三)盈利能力穩中有進,第二產業利潤較高

當前農墾經濟營業盈余總額為2606.59億元,其中第一產業為585.91億元,占比22.48%;第二產業為1366.45億元,占比52.42%;第三產業為654.23億元,占比25.10%,表明第二產業仍為農墾經濟中創造利潤的主要產業,其盈利水平超過了一三產業之和。從盈利能力來看,當前營業盈余占產值總值的比重為32.94%,反映出“十三五”期間農墾經濟具有較強的盈利能力。其中,一產營業盈余比重為30.72%,與“十二五”期間變動不大;二產營業盈余比重為38.27%,盈利能力相對較強,比“十二五”期末增長了4.42個百分點;三產營業盈余比重為26.86%,不足三分之一,有待進一步提升。

四、“十三五”時期農墾經濟運行存在問題

基于上述分析,可以得出我國農墾經濟在“十三五”期間存在以下問題:

(一)投資效益系數下滑,擴大再生產能力有所減弱

“十三五”期間農墾經濟整體的投資效益系數呈現下滑趨勢,2016年整體投資效益系數為1.72%,較“十二五”期末增長了14.67%,而當前整體投資效益系數為1.51,降低了12.21%,表明農墾經濟再利用固定資產投資擴大再生產、創造經濟價值的能力有所減弱。

(二)產業經濟結構不合理,第三產業相對薄弱

雖然“十三五”時期農墾經濟的產業結構逐漸改善,但與全國水平相比,仍然具有一產比重過高、三產比重較低的特征。雖然第三產業經濟增速較快,但發展質量仍然有待提升,經濟產值比重僅為30.78%,低于全國平均水平16.18個百分點;勞動生產率為12.22萬元/人,也低于全國平均水平的12.25萬元/人。

(三)地區經濟結構不合理,中部地區經濟出現萎縮

從墾區經濟產值來看,中部地區占比僅為17.38%,遠低于東部地區的33.40%和西部地區的36.52%,經濟發展水平較弱。此外,中部地區的二三產業經濟也開始向東西部地區流失,相比“十二五”期末,中部地區二產產值占比下降了7.16個百分點,而東部地區則增長了6.61個百分點;而三產產值的流失更為嚴重,中部地區三產比重下降了19.62個百分點,其中18.15個百分點流入了東部地區。

五、政策建議

由上述分析可知,雖然“十三五”期間我國農墾經濟穩中有進,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據此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議:一是繼續深化農墾經濟體制改革,使其向墾區集團化、農場企業化進一步轉變,從而減輕農墾的職能負擔,促進墾區積極參與市場競爭,增強經濟發展活力(賈大明,2011)。二是增強農墾經濟中的科研投入強度,重點突破種業、農機制造等關鍵技術環節,改善工業企業的設備與工業條件,增加對于勞動力和固定資產投資的利用效率(韓俊和武振軍,2012),從而增強生產效率與盈利能力。三是合理調整產業結構,繼續推進農墾經濟向產業融合發展。一方面,通過建立產業園區等方式促進農業與第二產業融合發展,延伸產業鏈條、挖掘農產品附加值,充分發揮農業的經濟功能。另一方面,應加強“互聯網+農業”的建設進程,積極利用電子商務、冷鏈物流等新興信息技術進行農產品的生產與銷售,同時大力發展休閑觀光農業、莊園農業等新型經營方式,推動農業與第三產業融合發展。四是開展墾區跨區域合作,特別是東部地區墾區與中部地區墾區的合作,通過經驗交流、經濟合作和人才派駐等方式幫助中部地區墾區提升其在技術和管理中的水平,從而促進中部墾區經濟發展,實現東中西部墾區經濟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李紅梅,葉維佳,徐嘉憶.“十一五”期間農墾第二、三產業結構變動分析[J].農業經濟問題,2012,33(11):78-82+111-112.
[2]賈大明.推進我國農墾體制創新與經濟發展的戰略思考[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03):18-23.
[3]韓俊,伍振軍.體制融入地方、管理融入社會、經濟融入市場是農墾系統改革的方向[J].經濟縱橫,2012(02):24-30.


作者單位:李紅梅,中國農墾經濟發展中心
                趙霞、馬宏陽,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責任編輯:經濟研究處

本網為非營利性網站,轉載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來電、來函與我們聯系。
?
主辦單位:中國農墾經濟發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東三環南路96號農豐大廈 郵編:100122
京ICP備11035685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4728號
   
  • <tt id="mbawc"><big id="mbawc"><input id="mbawc"></input></big></tt>
  • <samp id="mbawc"><rt id="mbawc"><input id="mbawc"></input></rt></samp>
    <fieldset id="mbawc"><table id="mbawc"><kbd id="mbawc"></kbd></table></fields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