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河駝場,血肉筑就的一條希望之路
(蘇烽)號角起,大風揚,建功立業(yè)臥沙場;駝鈴聲,聲聲脆,前赴后繼拓征程。自20世紀50年代,當西藏運輸總隊的第一聲駝鈴在這茫茫雪域高原中激蕩響起,由莫河駱駝場第一代駝工書寫的歷史篇章就此展開……
清明時節(jié),懷著對革命先輩英雄的敬仰之情走進莫河駱駝場歷史陳列館,該館是由莫河駝場上世紀60年代的老會議室改造而成,整個展館面積160平方米,白墻紅瓦,和周邊的駝場舊居和駝工禮堂遙相呼應,見證和傳承著莫河駝場里流淌著的“紅色基因”。
“莫河駝場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紀50年代,其前身是西北軍政委員會組建的‘西藏運輸總隊’。歷經70年的發(fā)展,莫河駱駝場走過了一段漫長而又艱難的風雨歷程。70年來,一批批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老駝工、解放軍戰(zhàn)士、知識青年、部隊現(xiàn)役干部以及他們的子孫后代,爬冰臥雪、風餐露宿,用他們堅毅、頑強、不怕犧牲的奉獻精神,為西藏的和平解放、青藏公路的建成及柴達木社會經濟的繁榮與穩(wěn)定作出了巨大貢獻……”館長張存虎聲情并茂地向我們介紹著莫河駝場的過往經歷。
生銹的鍬鎬,破舊的水桶,真實地向我們講述著莫河前進的歷史足跡。一件件實物,一幅幅圖片,追憶和見證著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那段激揚澎湃的莫河駝場歷史脈搏。今天,雖然無法準確描述和搜尋到每一位開拓者的青春剪影,但是歲月的足跡和時光的年輪已把他們的身影深深銘刻進了駝場永恒的記憶中……
據(jù)了解,目前莫河駱駝場歷史陳列館共展出相關歷史文獻近223份,實物383件,照片34張,雕塑1座,藝術品3件,其中被評定為國家一級文物的有3件,國家二級文物有6件。
獨立支隊挺進西藏
1951年,中共西北西藏工委在甘肅民勤、武威、寧夏等地招募駝工、購買駱駝,成立西藏工委駝運總隊。
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關于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xié)議》在京簽訂,標志著西藏和平解放。5月25日,毛澤東主席發(fā)布進軍西藏《訓令》,確定由西北軍區(qū)解放軍、中共西北西藏工作委員會組成“獨立支隊”,范明任司令員、慕生忠任政委,攜帶糧秣軍需物資進藏,西北西藏工委駝運總隊負責此次進藏部隊物資運輸和后勤保障。
8月上旬,由獨立支隊三四千名戰(zhàn)士及駝工和2萬余頭(只)牲畜組成的后勤保障隊伍攜帶200萬公斤糧食,從香日德(都蘭縣)出發(fā)前往西藏,其間,滾身沼澤地、橫渡通天河、翻越唐古拉山,平均每行進500米就有1頭牲畜倒下,最終歷時近4個月,行程近2000公里,于12月20日與張國華將軍率領的第十八軍勝利會師拉薩。
據(jù)資料顯示,這次進藏之旅異常艱險,獨立支隊從青海香日德向南,走到巴顏喀拉山下的黃河源。黃河源沼澤遍布,到處是爛泥潭,駝隊的輜重一陷便很難走出。據(jù)慕生忠后來的回憶,第一次進藏他們第一天就損失了20多人,騾馬損失了幾百匹,加上有些騾馬啃吃了有毒的草,中毒死亡近千匹。
經過9天的艱苦行軍,穿過爛泥潭和沼澤地,獨立支隊抵達通天河。此時,正值洪水頻發(fā)季節(jié),獨立支隊僅靠從蘭州帶來的幾只羊皮筏子橫渡河水滔滔的河道,歷時半個月,往返11次后成功渡河。渡河后,獨立支隊趕牲口上了白雪皚皚的唐古拉山,由于空氣稀薄,地勢高寒,加之長途跋涉,又一批人員和牲口長眠于此。面對重重艱難險阻,獨立支隊咬牙翻越唐古拉山,穿過藏北高原,最終順利抵達拉薩。
獨立支隊進藏后,隨軍進藏的西北西藏工委干部們迅速完善了黨組織,鞏固了黨對西藏的領導地位。同時,也順利完成了中央委托的探路任務,為后期修建青藏公路和護送十世班禪返藏提供了珍貴的一手資料。
護送十世班禪進藏
1951年12月15日,時任中共中央西北局書記、西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的習仲勛代表毛澤東和中央人民政府,專程趕到西寧歡送十世班禪啟程返藏。西寧至拉薩將近有一千九百多公里的路程,沿途除了凜冽的風雪、崎嶇的道路,還要提防國民黨反動部隊的偷襲,這次負責護送的重擔落在了西北西藏工委駝運總隊組織的駝隊身上。
1952年1月中旬,西北西藏工委駝運總隊從甘肅民勤等地租用3萬余峰駱駝,護送十世班禪及隨行人員從香日德啟程前往西藏。
進藏的隊伍從香日德出發(fā)后,翻越烏蘭山,從伊克高里向南進入巍巍昆侖山。當時正是寒冬臘月季節(jié),天氣特別冷,護送隊伍沿途遭遇幾次特大風雪,駝隊艱難地行走在雪地上。夜里,駱駝臥在冰雪之中,翌日早晨出發(fā)時腹部已被牢牢凍結在地上。護送隊伍為了不影響趕路,硬是用人力把駱駝從雪地里拽起來,即便是這樣護送隊伍仍然以幾十華里的進程,克服重重困難,安全護送十世班禪及隨行隊伍前行。
歷時4個月,行程1502公里,護送隊伍歷經千辛萬苦終于于4月28日將十世班禪護送到了拉薩。十世班禪返回西藏后,擔任當?shù)卣填I袖之職,主持后藏地方行政事務,是中央政府實現(xiàn)西藏和平解放的重要一頁。
據(jù)一名當時承擔護送任務的戰(zhàn)士回憶說:“護送班禪大師進藏的一幕幕艱難歷程令人感慨萬千,我們雖未能投入到槍林彈雨的壯烈戰(zhàn)斗之中,但親身經歷了西藏和平解放的喜悅和成功。為祖國的統(tǒng)一、民族的團結,為百萬農奴翻身當家作主,為西藏的經濟和建設做出貢獻而感到自豪。”
在翻越唐古拉山時,由于長途跋涉,再加上長時間吃不到東西,一天時間就損失了一千多峰駱駝……
在渡過通天河時,河面上漂浮著許多大小不等的冰塊,駱駝體瘦如柴,過河都自身難保,所以駝工們只有脫去棉衣拉著駱駝過河,在冰寒刺骨的河水中行走。當時,許多同志還沒走到河中央就被冰塊擊倒,葬身于通天河中,上百峰駱駝也死在河中……
在到達香日德的四十多天歸途中,護送隊伍糧食吃緊,為了充饑,只能每天吃死駱駝肉來維持生命……
護送隊伍在完成護送任務返回青海的途中遇到的困難一個接著一個,但即便這樣,在堅韌不拔的毅力和頑強拼搏的精神面前,任何困難都阻擋不了駝隊前行的路,也正是這種不怕犧牲、勇于奉獻的精神,讓這支隊伍在千里進藏的路上留下了重重的印跡。
緊急運糧援藏
西藏和平解放后,帝國主義挑唆西藏上層反動分子,脅迫藏族人民拒售糧食給駐藏部隊,駐藏部隊陷入困境,西藏軍民危在旦夕。1953年,駐藏部隊糧食供應告急,部隊存糧不足1個月,中共中央發(fā)出了千里馳援的命令。
1953年3月,剛剛完成護送班禪返藏任務的西北軍政委員會臨危受命,正式在香日德組建西藏運輸總隊,由王寶珊任總隊長、慕生忠任政委、張子林任副總隊長、任啟明任副政委,從甘肅、寧夏等地緊急收購駱駝2.8萬余峰,招募駝工數(shù)千人,負責向西藏運輸糧食物資。
1953年8月5日,西北軍政委員會組建的西藏運輸總隊在蘭州成立,8月20日總隊機關搬遷至青海的香日德。
1953年11月13日,運輸總隊將駱駝與駝工們編成隊,每頭駱駝馱上150公斤左右的面粉,分頭向西藏進發(fā)。
政委慕生忠?guī)ьI一批駝工和駱駝,從香日德出發(fā)到昆侖山下的格爾木。這條駝道是早些年闖昆侖山的駱駝客留下來的,但由于風吹雪埋,道路時斷時續(xù),運糧隊沿著此“路”前行,常常走著走著駝路就莫名其妙地消失了。
“進藏不用愁,駱駝骨頭當路標”。沒有現(xiàn)成的路,慕生忠就告訴手下的駝工沿路找一些風干的駱駝糞作為路標,摸索著大致方向繼續(xù)向前行進。茫茫的戈壁中很難辨別方向,運輸隊經常在原地徘徊打轉,最終在駱駝糞、駱駝蹄印和尸骨的一路引領下抵達了格爾木。
運輸隊在抵達格爾木時這里還是一片荒涼之地,這時運輸隊的糧草已經告急,但運輸任務絕不能停,慕生忠一行便又踏上往西藏進發(fā)的道路。這段路要比之前的更加艱苦,運糧隊眼前的路面被冰雪結結實實地覆蓋著。
寒冷的冰面上,很難尋覓到糧草。草料補給的奇缺,導致駝隊的駱駝身體狀況日漸惡劣,一峰峰倒了下去。盡管人和駱駝的糧草都十分短缺,為了保證運糧任務順利完成,駝工們不顧自己餓著肚子,也要勻出一把糧食給這些奄奄一息的駱駝。
在前行的路上條件越發(fā)艱苦,糧草的短缺和惡劣的環(huán)境造成人員犧牲。于是,隊里抽出10峰駱駝專門馱運同志的尸體。馱尸隊隊長唐剛年每天有兩件事必須做,一是午夜時分他要起來看看同志的尸體;二是清晨往駱駝上搬運尸體時他要親自點數(shù)。他在回憶錄中說道:“同志死了,我們要保證他們不掉隊,這就要靠我們這些活著的人費心地照管好他們。”當馱尸隊返回格爾木時,獻出寶貴生命的30多位同志的遺體無一腐爛,后經格爾木站的工作人員把他們掩埋在格爾木以北的荒郊,28年后遷葬于格爾木昆侖烈士陵園。
現(xiàn)退休在莫河為數(shù)不多的老駝工們,至今還能描述出當年殘酷而壯烈的情景:從香日德到藏北草原的黑河,在海拔3000米到5000米的上千公里運輸線上,每天天不亮就起程,下午高原上刮起大風,就必須找個避風的地方。夏天常常冒著風雨前進;冬天經常與暴風雪搏斗。唐古拉山區(qū)一場暴風雪,平地積雪1尺多厚,方圓幾百里一片銀白世界。大雪覆蓋了草場,駱駝吃不上草,狂風把積雪吹卷到路上,饑寒交加,進退兩難,一峰又一峰駱駝活活地凍死餓死了……
老人們回憶有個從民勤來的駝工劉海寬,年輕力壯,就是被風嗆死的,肺都嗆炸了,滿嘴血沫子,臉憋得像張鐵皮,黑的嚇人。據(jù)史料記載,西藏運輸總隊運糧援藏期間,平均每運進西藏5袋面粉就有1峰駱駝死亡,駝工每向前走500米,身后就要躺下七八峰駱駝。
歷時54天時間,運糧的駝隊徒步1438公里,用犧牲數(shù)十名駝工,2.6萬余峰駱駝的慘重代價,最終將第一批近50萬公斤糧食突擊運抵西藏,隨后在1954年初,再次組織7000余峰駱駝二度進藏運糧。
運糧進藏,護送班禪,青藏筑路,柴達木開發(fā)……70載,莫河駱駝場這個看似名不見經傳的地方曾在西藏和平解放、青藏公路筑成、柴達木資源勘探開發(fā)等歷史事件中擔負著糧食物資運輸、后勤補給保障的重要作用,三千余名由駝工和戰(zhàn)士組成的駝隊,不畏艱辛、不怕犧牲,在荒漠戈壁中跟死神賽跑,跟風沙較勁,用血肉筑成了一條永不消逝的希望之路。
永不磨滅的紅色基因
(蘇烽)從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德令哈市出發(fā),我們驅車前往位于距烏蘭縣70公里處的莫河駝場,親身感悟這個帶有傳奇色彩的土地上敘說著的那些感人的先輩事跡。
當?shù)诌_莫河駝場時已接近中午,旭日的暖陽下整個駝場的輪廓顯得格外靚麗,頗具歷史記憶的駝工舊居和現(xiàn)今修建的多層樓房產生鮮明的對比,第一代駝工住的地窩子,當時進藏時使用的膠輪大車……瞬間將我們的思緒拉到上世紀50年代,那段艱苦卓絕的悲壯史實當中。
莫河駝場的前身為1953年西北軍政委員會組建的“西藏運輸總隊”,這個地方是為和平解放西藏運輸物資而組建,也因駝隊運輸而興。自上世紀50年代,西藏運輸總隊從組建到撤銷,共向西藏運輸糧食數(shù)百萬斤。參加運輸?shù)?000多名駝工和戰(zhàn)士,歷盡艱難,灑盡血汗,源源不斷地將物資運往拉薩,近三萬峰駱駝死于運輸途中。
追尋莫河駝場70年來的歷史軌跡,我們來到了駝場中央的莫河駱駝歷史陳列館,在眾多陳列實物中,我們看到一面保存完整的五星紅旗。據(jù)工作人員介紹,這是1951年8月上旬,獨立支隊的戰(zhàn)士和駝工們一起橫渡通天河、翻越唐古拉山,首次完成進藏運輸任務時第一面挺進拉薩的五星紅旗,返程時,駝工們經歷了風吹雨淋和重重艱險把紅旗帶回了駝場。
一幅幅圖片,一個個實物,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故事,革命先輩和駝工們不怕苦、不怕死,頑強拼搏、甘當路石的精神刻骨銘心。從第一代駝工在艱苦卓絕的條件下,前赴后繼為西藏和平解放做出奉獻,到甘做青藏公路開路先鋒,冒著嚴寒和風雪,劈山筑路,一幕幕可歌可泣的壯舉在眼前掠過,再到開荒拓土,延續(xù)和發(fā)揚駝工精神,一代又一代的莫河人扎根荒漠,投身于柴達木建設……
重溫革命先輩和駝工們的事跡精神,是一次心靈上的洗禮,前輩們用鮮血和生命筑就的“兩路”精神和駝工精神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經驗和拼搏進取的不竭動力。如今,作為西藏運輸總隊的傳人、青藏公路的開路先鋒、共和國第一個國營駱駝場的莫河駝場,每天吸引著近百名來自省內外的黨員干部參觀學習,紅色基因在這里發(fā)揚和傳承,永不磨滅!
戈壁駝場 煥發(fā)新生機
(馬振東)一場春雨讓剛剛暖起來的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烏蘭縣氣溫又驟降了幾度。但這絲毫沒有影響到烏蘭縣“開展黨史教育·追尋紅色足跡·傳承紅色精神”的熱情。
連日來,距離烏蘭縣60公里的莫河駱駝場歷史博物館車水馬龍。一批又一批黨員干部帶著初心走進這座承載著“柴達木精神”“兩路精神”和一代代駝工們卓越功勛的“榮譽殿堂”。
60多年前,廣大駝工們拉著一峰峰駱駝,將一批批糧食運抵西藏,用樸實堅定的腳步書寫下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故事。
這里是海西州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這里記錄和凝聚著柴達木精神的根和魂。
在莫河駱駝場,記者一行見到姚明宗老人時,他正帶著老花鏡伺弄著自己老平房里的花花草草。
“老爺子歲數(shù)大了,平日里就住在不遠處的家屬院里,可他沒事兒就喜歡跑到這還沒拆的舊房子里,小酌一杯,伺弄花草。”隨行的莫河駱駝場歷史博物館館長張存虎說,“現(xiàn)在駝場附近還有很多沒有拆除的窯洞、土坯房,都是當年的駝工們生產生活的地方。”
或許,這些未拆的土坯房是姚明宗老人對過往歲月的寄托。
今年87歲的姚明宗是“駝一代”,1953年,他從甘肅民勤老家拉著37峰駱駝參加了進藏運輸隊,從柴達木莫河駝場為起點,為西藏人民運送糧食及物資。
“進藏途中氣候惡劣,海拔高,我們忍受著嚴寒、風暴襲擊,嘴上、手上、臉上都凍裂了口子,由于當時路途艱難,吃不飽、穿不暖,外加高原氣候嚴酷,很多時候睡一覺醒來,有的戰(zhàn)友就不在了,駱駝傷亡也很慘重……”老人年歲大了,很多最近的事情都記不太清,可對這段塵封的往事卻記憶深刻。
60多年過去了,建基立業(yè)的老駝工們沒有走,而是接來親屬,壘屋砌灶,生兒育女。今天的莫河,生活著第三代、甚至是第四代的駝場人。一代代駝場人靠著強大的凝聚力,永世傳承,生生不息。
莫河駱駝場的職工張尚云是“駝三代”,他的外公馬維雄是當時進藏駝隊的駝工,是“駝一代”,談起外公,張尚云感慨萬千。
“在那個年代,我們的祖輩護送班禪返回西藏,跟隨慕生忠將軍修建天路,正是他們一鐵鍬一鐵鍬地開墾,一棵樹一棵樹地栽種,才使得曾經荒無人煙的柴達木變成了今天的‘聚寶盆’”。
蒼涼的戈壁大漠,廣袤的雪山草地,渾厚的駝鈴聲……歲月變遷,曾經的寸草不生之地如今已換了新顏。
2020年末,莫河駝場各類牲畜存欄數(shù)共計7434頭(只),畜牧業(yè)實現(xiàn)銷售收入867萬元。榮獲國家地理標識認證“茶卡羊”品牌的主產區(qū),年可出售茶卡羊肉500噸。
12月8日莫河駝場“茶卡羊”入選2020年青海省綠色有機農畜產品百家優(yōu)品名單。
“莫河駝場是西藏運輸總隊的傳人、青藏公路的開路先鋒,也是共和國第一個國營駝場。”莫河駝場副總經理王作江說,今天,在柴達木精神的鼓舞下,駝場審時度勢,致力實現(xiàn)轉型升級,依托距茶卡鹽湖直線距離只有10公里的地緣優(yōu)勢,莫河駝場聚力提升旅游產業(yè),帶動傳統(tǒng)一、二產業(yè)發(fā)展,進一步提高莫河駝場茶卡羊等肉食及副產品的附加值,力爭實現(xiàn)莫河駝場的二次輝煌。
責任編輯:發(fā)展規(guī)劃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