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片在线观看免费观看高清电影,国产尤物精品视频,久久er热在这里只有精品66,CAOPORN免费视频国产

當前位置:   熱作產業 > 產業動態

全國農業產業化發展的設想

時間:2003-10-17 作者: 來源: 點擊次數:5874

杜青林:全國農業產業化發展的設想

  一、推進農業產業化是新階段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重大戰略舉措

  農業產業化是農村改革不斷深化的產物,是適應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要求產生,并不斷發展和壯大起來的。大家知道,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的雙層經營體制的實行,極大地解放了農村生產力,為農業和農村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隨著市場化改革的不斷深入和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分散經營的千家萬戶與大市場的銜接問題、農戶經營規模偏小與農業專業化、規模化發展的矛盾逐步暴露出來,成為農業生產力再上新臺階的重要制約因素。在這個背景下,各地從80年代中期后就開始積極探索解決這一矛盾的辦法和途徑,不斷完善雙層經營體制,在農村經濟發展較快的東部地區和大城市郊區開始出現了“貿工農一體化”、“產加銷一條龍”的新的經營方式,這就是最初的農業產業化雛形。90年代以來,隨著農業和農村經濟的不斷發展,這種經營方式逐步發展起來,并表現出廣泛的適應性和強大的生命力。黨中央、國務院對農業產業化的發展高度重視,黨的十五大報告明確指出,要“積極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形成生產、加工、銷售有機結合和相互促進的機制,推進農業向商品化、專業化、現代化轉變。”90年代后期,隨著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進入新階段,農產品供求關系的歷史性轉變和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客觀上要求農業產業化有一個大的發展,黨中央、國務院及時把推進農業產業化作為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重大戰略舉措。黨的十五屆三中全會高度評價了農業產業化經營,指出農業產業化經營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現實途徑之一。進入新世紀,黨中央、國務院明確提出了“扶持農業產業化就是扶持農業,扶持龍頭企業就是扶持農民”的重要論斷,并對如何推進農業產業化做出了具體部署。農業部等八部委制定了《關于扶持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的意見》,從財政、稅收、信貸、外貿等方面制定了扶持政策,并先后組織認定了372家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研究出臺了扶持重點龍頭企業的具體措施。各地黨委和政府也都結合當地實際,積極采取措施,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目前,農業產業化已經在全國各地蓬勃發展起來,并且顯示出旺盛的生命力。

  從各地實踐發展來看,農業產業化以市場為導向,以家庭經營為基礎,依靠各類龍頭企業和組織的帶動,將農產品的生產、加工、銷售等各環節連成一體,形成有機結合、相互促進的經營機制,是我國農業經營體制進一步適應農業生產力發展要求的重大創新。推進農業產業化,不動搖家庭經營的基礎,可以把市場信息、技術服務、銷售渠道直接而有效地帶給農民,比較好地解決了小農戶與大市場的矛盾,有利于推進農業科技進步,擴大農業經營規模,提高農業經濟效益和市場化程度,是建設現代農業、提高農業競爭力的現實途徑,是推進農業結構調整、繁榮農村經濟的重要帶動力量,是促進農民增收的重大舉措。可以說,推進農業產業化,體現了農業先進生產力發展的要求,符合我國農業發展的實際和現代農業發展的客觀規律,是加快農業現代化和農村小康建設的重要推動力量,是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具體行動。

  二、當前農業產業化發展的特點和面臨的問題

  近幾年,我國農業產業化發展快、勢頭好,成效顯著。主要有四大特點:

  一是龍頭企業規模不斷擴大,帶動能力不斷增強。截至2002年底,全國各類農業產業化組織總數已達到9.4萬個。其中,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372家,平均固定資產2.5億元,平均銷售收入7.1億元;省級重點龍頭企業目前達到1839家。一個以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為核心,省級重點龍頭企業為骨干,數萬個中介組織、專業市場、小型龍頭企業為基礎的農業產業化組織群已初步形成。隨著龍頭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大,帶動農戶的能力也不斷增強。全國各類龍頭組織帶動農戶總數超過7000萬戶,占農戶總數的30.5%。其中,每個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平均帶動農戶達到7.6萬戶。

  二是龍頭企業與農民的利益聯結機制不斷完善。各地通過改造傳統模式、發展各類中介組織和“訂單農業”等方式,使龍頭企業與農民利益聯結機制逐步從松散型向緊密型發展。通過改造“企業加農戶”的傳統模式,發展適度規模經營,由龍頭企業與農戶共同興辦飼養小區,集中飼養、統一服務、分戶經營,形成了企業建小區、小區帶農戶的新模式。通過支持引導龍頭企業和農民成立行業協會和各種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揮了其在規范經營行為、價格協調、利益糾紛調節、行業損害調查等方面的作用,保護了農民和企業的利益。通過積極發展訂單農業,用“訂單”的形式把企業和農民的利益有機聯系起來,既解決了農民面向市場調結構的問題,避免了結構調整的盲目性,又為企業發展提供了充裕的原料。2002年全國種植業“訂單”面積達3.27億畝,比上年增長16.8%,其中近一半左右是由龍頭企業完成的。

  三是各具特色的農業產業化發展格局已初步形成。各地結合實際,把農業產業化與壯大縣域經濟、推進小城鎮建設有機結合起來,積極引導龍頭企業向工業園區集中。特別是全國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規劃實施后,一批國家重點龍頭企業開始將基地建設和加工項目向優勢農產品區域轉移,各地在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扶持項目安排和龍頭企業布局上,也積極引導向優勢產業和優勢區域集中。沿海地區和大城市郊區結合加快外向型農產品產業帶建設,推動了出口型農業產業化快速發展;中部地區結合建設糧棉油等優質專用產品產業帶,加快了大宗農產品型農業產業化發展;西部地區結合培育特色優勢產業帶,大力推進特色型農業產業化發展。目前,已經初步形成了東中西分工協作,出口型、大宗農產品型和特色型共同發展的農業產業化格局。

  四是農業產業化的發展環境不斷得到優化。近年來,各級政府除出臺一系列的扶持政策措施外,還不斷加強了對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指導和服務。充分利用互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為農業產業化發展提供及時的政策、科技、市場需求、農產品價格等信息服務。把農產品市場體系建設與農業產業化發展結合起來,幫助龍頭企業開展市場營銷。許多地方還幫助龍頭企業到國外建立自己的銷售網絡,實施“走出去”戰略,開拓國際市場。不少地方開通了農產品運銷綠色通道,對鮮活農產品公路運輸免除費用,優先通行等。這些政策措施的實施,為農業產業化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

  在看到農業產業化發展可喜變化的同時,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目前我國農業產業化的總體水平還不高,發展中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一是產業化組織競爭力弱。與國外農產品加工企業相比,我國的龍頭企業規模和實力比較弱,我國最大的重點龍頭企業年銷售收入僅120億元人民幣,與世界食品加工業50強的幾百億美元相差很遠。龍頭企業的科技和質量水平明顯落后,目前我國農產品加工企業的技術裝備水平80%處于20世紀70-80年代的世界平均水平,15%左右處于90年代水平,只有5%左右達到目前國際先進水平。二是農產品生產、加工、流通的產業鏈短。從橫向看,產品研發能力低,新開發產品少,農產品專用程度和品質不能滿足加工業的需求。從縱向看,產品加工深度不夠,加工轉化和增值率低。我國農產品加工率只有40%—50%,其中二次以上深加工僅20%,而發達國家的農產品加工率一般在90%以上。三是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低。農村各類中介組織發展緩慢,目前加入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農戶僅占全國農戶總數的2.5%,而且其中有一半以上的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是沒有產權關系、松散型的自我技術服務性團體;農產品行業協會特別是出口農產品行業協會較少,現有的也都帶有濃厚的行政色彩,難以發揮應有的作用。農民組織化程度低,也制約了龍頭企業與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的健全和完善。

  三、進一步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的設想黨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并指出“建設現代農業,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任務。”要完成這些任務,實現宏偉目標,必須緊緊抓住推進農業產業化這一重大戰略舉措,按照胡錦濤總書記在今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提出的要求,把推進農業產業化作為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中一件帶有方向性、全局性的大事來抓。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必須全面貫徹落實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方針,緊緊圍繞農產品競爭力增強、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的目標,大力培育和發展龍頭企業,完善企業與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加快發展各種類型的中介組織,推進農業經營體制創新,全面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推動農業現代化和農村小康建設。

  一是進一步做大做強龍頭企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支持多樣化的龍頭企業和產業化組織發展。鼓勵各類農業產業化組織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貯藏、保鮮和運銷業,特別要大力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和現代營銷業,創造名牌產品。結合實施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規劃,優化龍頭企業布局。引導促進龍頭企業推進技術進步,提高科技創新能力,支持龍頭企業實施現代農業高技術產業化示范工程,實行標準化生產。推進龍頭企業改革,通過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兼并、收購、租賃、轉讓等形式,整合資本、技術、人才等要素,轉換經營機制,增強企業發展活力和后勁。引導龍頭企業明確經營方向,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和市場競爭力。總之,要通過引導、扶持和支持,盡快形成一大批產業關聯度大、技術裝備水平高、經濟實力雄厚、帶動能力強的龍頭企業和企業集團,并創出一大批農產品名牌,使其在國內外市場中占有相當份額,并在全國形成不同層次、各具特色的農業產業化體系。

  二是完善利益聯結機制。在堅持家庭承包經營基礎上,鼓勵和引導龍頭企業與基地和農戶建立穩定的產銷協作關系和多種形式的利益聯結機制。大力發展訂單農業,促進龍頭企業與農戶形成相對穩定的購銷關系。積極支持和鼓勵有條件的龍頭企業在收購農產品時,確定最低收購保護價,將部分加工、銷售環節的利潤返還給農戶。促進龍頭企業通過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與農戶在產權上結成更緊密的利益共同體。認真總結和推廣各地行之有效的產業化經營利益聯結形式,形成“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新機制,保護企業和農戶的利益,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對農民增收的帶動作用。

  三是大力發展各類中介組織。鼓勵和支持多種形式的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繼續擴大試點范圍,總結成功經驗,逐步加以推廣。按照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原則,積極穩妥地發展各種形式的農產品行業協會,把轉變政府職能同加強行業協會自身建設緊密結合起來,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在產業服務、行業自律等方面的作用。加強監督管理,使各類中介組織真正成為連接農戶與龍頭企業、農戶與市場的橋梁和紐帶,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

  四是完善政策,加強指導,為農業產業化發展提供良好環境。在落實好現有各項政策的基礎上,進一步適應形勢發展的要求,調整和完善政策,加大扶持力度。積極推動各級財政逐步增加農業產業化專項扶持資金規模,金融機構放寬貸款擔保條件、增加貸款額度、改善金融服務,稅務部門降低農產品加工增值稅、優先兌現出口退稅等,繼續優化農業產業化發展環境。加強規劃引導,理順管理體制,做好重點龍頭企業、農業產業化示范區和示范項目的定期監測和動態管理,促進農業產業化持續健康發展。



來源: 中國農業科技信息網

責任編輯:

本網為非營利性網站,轉載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來電、來函與我們聯系。
?
主辦單位:中國農墾經濟發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東三環南路96號農豐大廈 郵編:100122
京ICP備11035685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4728號
   
  • <tt id="mbawc"><big id="mbawc"><input id="mbawc"></input></big></tt>
  • <samp id="mbawc"><rt id="mbawc"><input id="mbawc"></input></rt></samp>
    <fieldset id="mbawc"><table id="mbawc"><kbd id="mbawc"></kbd></table></fields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