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片在线观看免费观看高清电影,国产尤物精品视频,久久er热在这里只有精品66,CAOPORN免费视频国产

當前位置:   新聞動態 > 墾區新聞

安徽農墾集團:聯農帶農 助力“千億斤江淮糧倉”

時間:2024-06-07 作者: 來源:安徽日報 安徽農墾 點擊次數:12687

近年來,農墾集團與省內15個產糧大縣開展緊密型合作,以土地流轉或環節托管的方式開展全程社會化服務,發展糧食生產總面積110萬畝,形成“國企+村集體+農戶”同頻共振,不僅為農村解決了“誰來種糧”的問題,而且聯農帶農,助力建設“千億斤江淮糧倉”。

泗縣:“全產業鏈模式”催生20萬畝良種良法示范

農墾集團產糧大縣泗縣合作小麥收割場景。

農墾集團產糧大縣泗縣合作小麥收割場景。

今年3月,安徽省提出加快建設“千億斤江淮糧倉”的發展目標,以提單產、穩面積、減損耗為主攻方向,多種糧、種好糧,到2035年全省糧食產能穩定在1000億斤以上。

“助力千億斤江淮糧倉,農墾集團要發揮示范引領作用。跳出農墾辦農墾,瞄準省內產糧大縣大基地,以全產業鏈服務加快推進農墾社會化服務+地方行動。”農墾集團農水科技部負責人說。

泗縣是皖北淮河平原上的大糧倉,早在2021年農墾集團就在這里進行市場調研,開展糧食供種服務;2023年底,農墾集團與泗縣鄉村振興投資公司合作成立了金虹種業公司,由農墾集團控股,共同做好泗縣糧食生產的全產業鏈服務模式,具體推行“三統”:產前,實行“種子統營”,由農墾集團通過村集體向農戶提供優質小麥良種;產中,由農墾集團農服公司提供化肥、農藥等“農資統供”,包括良種良法的配套指導和服務;產后,實行“糧食統銷”,由農墾農產品公司負責收購小麥。

糧食生產全程社會化服務模式壯大了村集體經濟。通過種子統營,增加了村集體收入,僅此一項,當地村集體增加了90萬元的收入,目前推廣小麥良種20萬畝,覆蓋16個鄉鎮53個村,其中有20個村實行整村推進,建立了“千畝方萬畝片”良種良法示范種植。

泗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許安如告訴筆者,“通過和農墾集團合作,帶動全縣小麥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100%,輻射帶動優質專用小麥種植面積50萬畝以上,占全縣小麥種植面積30%以上”。

“全程社會化服務也給我們農戶帶來實實在在的實惠。”泗縣種糧大戶馬偉說,“‘耕、種、管、收’全程都有農墾集團專業團隊給我們服務,從買種子到化肥農藥,生產成本上每畝減少50多塊,今年我種植的小麥全部是皖墾麥22和淮麥44,單產比周邊農戶增加了30到50斤。”

桐城:科技賦能刷新了稻茬麥“洼地”里的單產紀錄

省農科院作物研究所與安徽農墾集團(桐城)農業投資有限公司合作項目的稻茬麥高產示范區收割場景。

“選取百畝示范片中代表田塊3.5畝實割測產,按13.0%標準含水量折算實收畝產472.8公斤。”近日,在桐城市范崗鎮聯合村,安徽省農科院組織相關專家對安徽農墾集團技術合作項目的稻茬麥高產示范區進行了田間現場測評。

“這個產量比周邊農戶種植的稻茬麥產量要高出30%以上。”安徽農墾(桐城)農業投資有限公司技術顧問江興明說,由于江淮地區小麥生長季降水量偏大、漬害頻發,并且赤霉病發病率高、發病嚴重,普通農戶種植小麥積極性不高,即便種了管理也十分粗放,正常年份稻茬麥畝產僅有300公斤左右。

作為保障糧食生產安全的農業“國家隊”,為進一步提升農墾現代農業發展水平和規模、增強現代農業示范引領作用,安徽農墾(桐城)農業投資有限公司根據桐城市耕地種植現狀,大力推進統一品種布局、統一生產資料供應、統一農藝措施、統一農產品購銷和統一核算的“五統一”大托管運作方式,并強化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的科技支撐。“近年來,安徽農墾按照‘強科技,大基地,全產業鏈’的發展戰略,持續推進‘農墾社會化服務+地方’行動和糧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與桐城等產糧大縣合作,就是要發揮農墾科技優勢,解決稻茬麥單產不高的難題,通過村企合作開展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實現農戶和集團雙贏。”省農墾集團總農藝師姚禮發說。

為切實解決稻茬麥產量低、種植效益不高的問題,省農科院作物研究所與安徽農墾集團(桐城)農業投資有限公司合作,開展揚麥25高產潛力挖掘、高質量機械耕播及高效施肥與輕簡化栽培等關鍵技術攻關與推廣應用。今年百畝示范片小麥結構合理,熟相好,生長整齊,產量明顯優于周邊的非示范片。同時帶動周邊農戶擴大小麥種植面積1萬畝以上。

現代農業科技賦能大托管,大大提高稻茬麥產量的同時,還明顯降低了種植成本,平均每畝可節本50元以上,在機械耕播環節畝均降低成本40元。使用新型保持型肥料,化肥用量可減少10%—15%,比普通農戶節省肥料成本10元以上。

長豐:“大路模式”擊鼓傳花在50個村復制

大路村小麥收割場景。

2022年安徽農墾與長豐縣楊廟鎮大路村聯手打造了“國有企業+村集體合作社+職業農民”的鄉村振興“大路模式”,在全省及全國墾區廣受關注。時隔兩年,大路村又是怎樣一番景象?帶著這個問題,筆者于6月1日再“訪”大路村。

金色六月,麥浪飄香。在安徽農墾墾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經營的大路村小麥田里,多臺收割機正在忙碌而有序地作業,隨著飽滿的麥粒從收割機噴涌而出,卸入運糧車,不到半個小時,眼前一塊30畝麥田就實現顆粒歸倉。

“今年開春雨水較多,但是我們的小麥收成畝產還是超過850斤,比當地老百姓自己種的好很多,預計利潤還是很可以的。”正在田頭組織收割的“網格管理員”陳良元告訴筆者。陳良元自家有14畝地,和其他村民一樣,如今已經全部流轉給村集體,委托安徽農墾經營。目前安徽農墾和大路村合作的土地面積達到4041畝,全部實施網格化管理,作為“網格管理員”,陳良元參與管理了其中700畝地。陳良元的工資、村里分紅以及無人機飛防的收入,每年保底增加5萬元收入。

“‘大路模式’的生命力在于經營模式的創新和分配方式的改革。”楊廟鎮原人大主席,現任一級主任科員周宗好當初是“大路模式”的主要推手之一,如今談起這個話題,他仍舊津津樂道 ,“經營模式創新,主要是建立農墾企業+村集體+職業農民利益共同體,變一個主動性為三個積極性,形成1+1+1>3的綜合效應。農墾負責資金投入、生產管理、技術指導、農資供應、糧食回收和統一核算,村集體負責組織協調,參與管理,職業農民作為‘網格員’協助農墾和村集體落實生產任務,三者各負其責、各司其職,保證了糧食生產安全。”

分配方式的改革,主要是對利潤實行“532”分配法,即農墾得50%,村集體得30%,職業農民得20%,村集體再給村民一定的分紅。

安徽農墾墾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經營規模由當初一個村4000多畝糧食基地開始起步,如今已由楊廟鎮擴大到周邊的羅塘鄉、義井鎮等3個鄉鎮16個村,擁有近4萬畝的經營規模,三年翻了將近10倍。

大路村黨支部書記董永含掰著指頭說:“自從與農墾合作種糧之后,我們村經營性收入一年上一個臺階:2021年村集體收入還是210萬元,2022年就達到1022萬元,去年達到1641萬元!”

2022年,大路村成為合肥市唯一的村集體收入超1000萬元的先進村,自2022年開始,大路村連續兩年被評為全縣“示范發展十強村。”據悉,目前,合肥市已在長豐縣、肥東縣等下轄50個行政村復制了“大路模式”。

安徽農墾墾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執行董事、總經理陳從貴說:“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復制推廣‘大路模式’,發展稻米加工,進一步延伸糧食產業鏈,為‘千億斤江淮糧倉’建設貢獻力量”。(王洪、孫淑兵、安徽日報記者汪永安)

責任編輯:刊物編輯處

本網為非營利性網站,轉載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來電、來函與我們聯系。
?
主辦單位:中國農墾經濟發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東三環南路96號農豐大廈 郵編:100122
京ICP備11035685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4728號